ESD术消化道早癌的排雷手
吴先生来自于福建省莆田市,长年居住在宿迁,因生意繁忙、饮食不规律,日积月累遗留下了老胃病。今年胃镜检查提示:胃窦溃疡,病理检查提示:粘膜腺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超声胃镜提示:胃窦大弯侧隆起性病变处见粘膜层至粘膜下层增厚,层次结构不清,呈低回声改变,截面大小约1.2*1.4cm,固有肌层完整,临床上已经达到早期胃癌诊断,但吴先生不愿行外科手术治疗。半月前医院宿迁分院(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
专家制定个性化方案医院宿迁分院(医院)消化内科王晓燕主任分析病情后决定行胃镜下微创治疗切除病灶。排除手术禁忌后,王晓燕主任及朱季军主任实施了胃镜下黏膜剥离术,术中完成切除病灶,术后病理提示胃窦高-中分粘膜内腺癌,切缘未见肿瘤累及,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吴先生及家属非常感谢王晓燕主任,不但帮他完整的切除病灶,同时免除了外科手术治疗带来的痛苦。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中消化道肿瘤占据“半壁江山”,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居于世界前列,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很多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即使接受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也低于30%,早期诊断对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消化内镜不仅是早期发现、诊断消化道癌最准确的方法,且随着微创切除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微创治疗,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使得消化道早期癌的治愈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通过内镜黏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主要用于治疗早期消化道癌、癌前病变及其他良性肿瘤。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等方法,确定局限在黏膜层,以及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层的肿瘤,可以通过ESD切除达到外科同样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外科手术其创伤小、费用低,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 上一篇文章: 大型医用设备能力考评MR技术部分试题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