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身上的胎记是哪个天使惹的祸
据外媒报道,在美国,有一个名叫查丽-克伦肖(CharlieCrenshaw)的女婴,是个六岁大,爱笑的可爱宝宝,她出生时脸上就带着大面积的深色胎记,她的母亲对于人们不停的谈论和评价女儿脸上的胎记感到很厌烦,希望大家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她的女儿,“
+查丽-克伦肖
“这是一种叫作毛细血管瘤的病症”,她的母亲说,“以后也许可以通过整容手段来消除,它也有可能自行消退”,“然而就算它永远不会消失,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查丽依然是查丽,这是她身体独特的一部分”。
+查丽-克伦肖
查丽的妈妈在网上写下查丽宝宝的故事之后,她们接到从二十几个国家寄来的数百封信件,人们诉说自己也有相似的大型胎记,但是他们依然得以自信快乐地长大,这其中父母的态度和对孩子的引导至关重要。
但是,为人父母,你们对孩子的胎记究竟是什么?是否有危害?能不能消除?你们又了解多少呢?
以前,很多迷信观念都认为胎记是母亲情感的反应。从医学上讲,胎记一般可分为色素型和血管型,常见的色素型包括蒙古斑、太田母斑、先天黑色素母斑、咖啡牛奶斑、无色素痣等,血管型则包括葡萄酒色斑、草莓样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
血管瘤:不属于“肿瘤”,家长需要观察、记录其增长情况,如有异样要尽快治疗。
血管瘤是血管在皮下的聚集,其所处部位的皮肤平整或高出普通皮肤,形状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鲜红、发蓝或深紫。血管瘤大小不一,小如笔尖、大如硬币。
血管瘤
血管瘤有三种类型:典型的草莓状血管瘤、深部血管瘤和混合血管瘤。
血管瘤其实不属于“肿瘤”,而是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
草莓样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形成,可能不凸出于皮肤,也可能是稍稍高出皮肤的草莓状柔软肿块,一般对健康没有影响。如果有增大的趋势则应及时治疗。
在每位新生儿中就有5位有血管瘤,其中草莓状血管瘤在新生儿中并不少见。这种胎记通常出现在脸部、头皮、背部或胸部,多为红色或紫色。初期,特别是1岁半前,血管瘤有增大趋势,待孩子1岁半之后有些血管瘤的生长停止,紫红色肿物上开始出现正常皮肤颜色的点块,随之肿物逐渐变小,于2岁半左右基本消失。
对于增长过快的血管瘤,应该请教皮肤科或外科医生。
特别是长在颜面部、头部、骶尾部的血管瘤,更应尽早与专科医生交流。
家长可每隔2~4周,在旁边有标尺的前提下给血管瘤拍照,这样很容易让医生了解血管瘤大小及颜色的变化。
咖啡斑:不痛不痒,可长在任何部位,需要留意斑点大小,数量,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纤维瘤
咖啡斑
特点:有报道指出10%-20%的儿童有单一咖啡斑。
咖啡斑大多都是不痛不痒,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会自行消退。
它的颜色就像是咖啡里加了牛奶,呈棕褐色。
这种胎记多为椭圆形,多出现在躯干、臀部和腿部。
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大、颜色变深,一般不会带来健康问题。如果同时出现好几个比硬币还大的胎记,很可能与神经纤维瘤有关,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做出诊断与治疗。
鹳(guàn)吻痕:新生儿很常见,有的会自行消失
鹳吻痕形容的是婴儿头皮上、从颈到背或横穿眼皮的皮肤上,乃至人体任何部位出现的粉红色的斑块,这些斑块分布在人体中线附近。
“鹳吻痕”这个命名来自关于鹳的神话故事。传说中,鹳是抓着婴儿的背部和颈部将其偷走的。而“天使之吻”的命名则是因传说中天使亲吻婴儿的部位是眼皮。
+鹳吻痕
实际上,它们都是皮肤表层存在的过多细小血管所致。当婴儿哭闹或发热时,血管就会充盈,斑块就会变得较红。大约1/3的婴儿出生时可见到鹳吻痕或天使之吻。
随着婴儿逐渐长大,这些斑块多于18个月内消失。只有个别长在颈背的鹳吻痕可持续终生,但对孩子没有任何损害。
对于这些斑块,家长无需作任何处理。这些正常的色素沉着,多半可随时间逐渐消失,家长都不必着急,等孩子长大一些再去咨询医生。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胎斑、胎痣:大多都是正常良性胎记,是否需要治疗,要根据其对孩子生活的影响
胎斑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胎痣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总结胎记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神秘,有些也不是像我们曾经想象的那样永远不会消除,宝爸妈也不要太焦虑,不要让孩子认为胎记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避免出现自卑、自闭的心理现象。如果胎记有病理性危害,或者影响孩子的生活要及时进行专业治疗。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云南白癜风- 上一篇文章: 新生儿血管瘤真实案例图nbsp各类血
- 下一篇文章: 宝宝的胎记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