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疾病的治疗
血管性疾病为一组由血管异常所引起的病变,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目前,国内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统称为血管瘤,并根据其外表特征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三类。其中毛细血管瘤有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等。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其次为躯干和四肢。它具有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快速增生期、退化期和退化末期。大多数婴幼儿血管瘤于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初期表现为淡红色斑点,逐渐增大为红色草莓样突起或皮下肿块,生长迅速。目前对于婴幼儿血管瘤倾向于积极治疗,而不是观察等待,往往家属没有足够重视,当瘤体增生较大后才来就诊,给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分类
1、鲜红斑痣:
又被称为“红胎记”,以枕部,面部前额一侧多见,多为单侧,偶发双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婴儿期生长快,以后发展缓慢,有些可以自行消退。起初表现为红色或者粉红色斑片,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可加深,变成鲜红色和紫色,大小不一,压之褪色,成年时表面有小结节状增生。鲜红斑痣的表皮是比较薄弱的,容易出现创伤性伤口,会有流血现象的发生,所以要求患者在生活中多加注意和小心。鲜红斑痣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逐渐的颜色变深,症状也会变大,不加以治疗的话,还会累及到患者的其他器官和组织粘膜,并且伴随相关的并发症。
2、草莓状血管瘤:
又称毛细血管瘤,呈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数目单个或数个,大小不等,通常1cm至数厘米,偶亦见整个肢体受累者,境界清楚,好发于颜面、肩部、头部和颈部(图3)。出生时就存在,但常在生后2~3个月内发生,在3~6个月内逐渐增大,此后逐渐退化。70%~90%患者在5~7岁时可自行完全消退。有些血管瘤,可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所谓的Kasadach-Merritt综合征。
3、海绵状血管瘤:
又称为静脉畸形。常发生在皮下和粘膜下,可深达肌层,位置较深时,皮肤或粘膜颜色正常;位置表浅时,则呈蓝色或紫色。触之柔软似海绵,压之缩小,去压后恢复。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严重失血的危险。
婴儿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表浅的,可见局部皮隆起,高低不平;皮肤表面呈蓝紫色、紫红色,有的可见曲张盘旋的血管,容易破溃出血,并且出血多、创面大、经久不愈,所以要注意保护好局部皮肤不受摩擦。另外一种位置比较深的婴儿海绵状血管瘤,除局部显现出不规则的轻、中度的隆起外,皮肤颜色没有异常的改变,所以容易被家长忽视,当家长给婴儿洗澡换衣服的时候,如果注意到身体各部位有隆起的包块样东西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4、蔓状血管瘤
主要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是一种迂回弯曲、极不规则而有搏动性的血管瘤,质软,用手摸有明显的波动感,且温度较高。
头面部皮下蔓状血管瘤多见于颈部颊部。可见到一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的肿物,皮肤有时潮红,皮下隐约可见纡回弯曲的血管搏动和蠕动。触之可感到有振颤,并可触摸到条索状质软扩大的血管及搏动,局部温度增高,压迫时肿物可缩小,压紧时搏动可消失。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局限于四肢末端的蔓状血管瘤,可在手指(足趾)或手掌(脚底)见到不规则的几个连接在一起的柔软肿块,皮肤可呈紫灰色,触之有振颤搏动感。压迫时可缩小。压紧时搏动消失,临床上易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
二、治疗方法
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激光治疗、外科手术切除、口服药物或瘤体内注射激素、硬化剂治疗等。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一定的适应症,须视血管病变的类型、大小和部位,患者的年龄、健康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以脉冲染料激光作为血管性病变治疗的首选。
1、激光治疗:其治疗原理是利用含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选择性的吸收,使血管内的血红蛋白瞬间凝固,使血管管腔闭塞,进而退化消失,达到治疗血管瘤目的。
(1)脉冲染料激光:波长为—nm,脉宽---μs,能量密度3—10J/cm2。由于其波长及脉宽较短,对较小的表浅的血管病变效果好,对较深的血管瘤需配合药物注射或其他穿透较深的激光治疗。
(2)Nd:YAG激光:波长为nm,有连续和脉冲2种输出方式。由于波长更长,脉宽更宽,对黏膜血管瘤效果均十分理想,但由于穿透深度达4—6mm,皮肤血管瘤治疗易出现疤痕。因此不推荐使用于皮肤血管瘤。
2、瘤体内注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平阳霉素、醋酸曲安奈德等。局部注射的原理是将药物注入到血管瘤瘤体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
3、口服药物治疗:主要有心得安、泼尼松。激素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使增殖过程尽早尽快停止,达到对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广泛性海绵状血管瘤。这两年的研究热潮为心得安(普莱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主要是由一个法国医生无意中发现的,疗效较好,其治疗原理不明,和激素治疗的适应证相同,主要用于治疗广泛性海绵状血管瘤。
4、手术治疗:早期的血管瘤治疗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不作为首选方案。
5、冷冻治疗:主要是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达到治疗作用。仅适用于较小的表浅的草莓状血管瘤,且效果不是十分可靠,副作用较多,医院已基本不用。
6、微创介入治疗:属于近代外科微创手术,是指在“X”射线的导引下,由大腿根部插入动静脉导管导入,并一路穿行到达血管瘤部位,然后通过导管将药物注入瘤体,让其产生无菌性炎症,以期达到使瘤体血管闭塞作用,其微创主要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而言。主要用于肢体深部的蔓状血管瘤和内脏的血管瘤,但在使用介入治疗时应严格控制适应征和避免栓塞剂流入其它器官组织。
白癜风发病原因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 上一篇文章: 干货2016影像学考研复试题库上
- 下一篇文章: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