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医例心包海绵状血管瘤1例

逐日医例心包海绵状血管瘤1例

医院外科主任医师胡大清主诉、病史者女59岁。因中断心慌、胸闷8年余,伴晕厥一次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稍差,大小便无异常,体力无下落、体重较前无明显减轻。发现高血压病史1年余。家族史无特殊。查体T36.7℃P75次/分BP/90mmHg,神志清楚。颈软,左边颈部可见一长约4cm陈腐性手术疤痕,颈静脉无充盈,肝颈征(-),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5bpm,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辅查心脏彩超:左房饱满,余各房、室腔无扩大。升主动脉右前方心包腔内可见1实质性等回声光团,大小约2.9×2.8cm,形态尚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尚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可见少许低速血流信号。心包腔内未见积液。多排螺旋CT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心包内(右房耳与右室流出道之间)见1团块影,CT值约69.3HU,边界光整,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病变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病灶内见局部强化影。斟酌为肿瘤性病变可能。诊断1.心包腔肿瘤待查;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医治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后,常温全麻正中开胸,切开心包,术中见心包无粘连,心脏肿瘤位于右心耳与右室流出道之间,基底与右室游离壁心肌紧密粘连,包膜完全,质韧,大小约3×2.5cm,表面被脂肪组织覆盖。分离游离心脏肿物,予以切除,完全止血送病检。放置心包、纵隔、右胸腔引流管各1根。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盘点器械、纱布无误后常规关胸。纵膈内见多发淋巴结增大。送检心包腔肿块,大小4.5cm×3.00cm×2.00cm,灰黄暗褐色,包膜完全,切面实质性。肿瘤最大面多处取材镜下见:为广泛大小不一的静脉血管,内充满血液。随访、讨论患者手术后诊断为心包海绵状血管瘤,恢复良好,出院。3月-12月屡次复查心脏未见异常。海绵状血管瘤是在胚胎发育进程中由于血管组织遭到刺激发育异常或畸形而致,特别是在血管胚胎发育的状阶段,扩大的血管聚成团,并融会在一起就可以表现出海绵状血管瘤。成人也可见血管组织感染、变形、坏死后血管扩大构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大导致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构成海绵状扩大。或内分泌因素的改变:妊娠期或口服雌激素会使血管瘤迅速增大,内分泌因素产生改变,构成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会发生于全身的任何部位,但是以四肢、面颈部和躯干等明显部位为常见,有时还会生长到骨髓、肝、脾、胃肠还有其他的内脏。心包海绵状血管瘤少见。一般没有症状,心脏超声和CT可发现。心包内海绵状血管瘤有可能引发心包填塞,最好手术切除。热门评论1.喻医生:心脏海绵状血管瘤可产生在心脏的各个部位,较常出现在左、右心室,发生于心包的比较少,它可压迫心脏流出道,引发患者活动后气急、心包积液和右心功能衰竭表现。术前明确心包血管瘤的诊断非常困难,超声心动图也只能发现心脏肿瘤,但不能定性,有时也不容易与纵膈的肿瘤辨别。2.樊医生:发生于心包的海绵状血管瘤甚为罕见,临床上缺少特异性症状及体征,诊断常常较困难,超声等影象学检查可以很好地定位,但较难提示血管瘤。最后的诊断常常只能靠手术病理,像本例患者一样,只有在术后才能明确诊断,但对心脏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如果诊断不明又不能冒然手术,很矛盾的一个问题,这还需要临床医生的经验做指点。3.孙医生:海绵状血管瘤可产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包括内脏,兼有扩大性及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既能毁容又可造成器官的功能障碍,医治上不能等待,应尽早采取各种方法积极进行医治。医治可以用硬化剂激光治疗,但本例在心包上还是少见,只能手术医治。









































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
北京医院看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jbcs/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