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物可致癌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国际抗癌联盟(1ARC)认为人类癌症80%以上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药物也是化学因素之一,其引起的肿瘤约占1%。
那么,哪些药物有致癌作用呢?
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随之抗癌药物的致癌作用被发现,部分肿瘤患者经抗癌药物治疗后一段时间发生第二种恶性肿瘤。据统计,患癌症的儿童存活20年的,其中发生第二种恶性肿瘤的高达17%,比一般成人的发生率高20倍。
以药物治疗相关性白细胞白血病为最常见。烷化剂是诱发白细胞白血病最常见的药物,约占白细胞白血病的85%。其中以皮美法仑、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和噻替哌引起的比例较高,洛莫司汀、柔红霉素、阿霉素、白消安等也可引起白细胞白血病。另外,烷化剂还可导致实体肿瘤。
激素的致癌
近半个世纪前,人们就发现雌激素可引起动物肿瘤,后来陆续发现孕妇服用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已烯雌酚保胎,可能使其女儿于青春期(14~22岁)发生阴道透明细胞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若长期用药(3年以上),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绝经妇女应用雌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比未用雌激素者高7-8倍。一些雌激素含量高、孕激素作用较弱的避孕药也有一定的致癌危险性,迄今已发现服用避孕药后可发生肝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因此,建议将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降至最低或不含雌激素,以确保使用安全。长期使用雄激素和同化激素可诱发肝癌、肝良性腺瘤和局限性结样增生,以17-a烷化类固醇最为常见。
免疫抑制剂的致癌
免疫抑制剂常用于降低机体免疫反应和防止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但该类药物可诱发白血病和淋巴瘤,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使用环孢菌素后,淋巴瘤的发生率约为0.7%。有人对应用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治疗3个月以上的例患者随访观察12年,发现65例患恶性肿瘤,其癌症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
其它药物的致癌
氯霉素引起白血病早有报道,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见。复方新诺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再转化成急性白血病,也可直接诱发白血病、可诱发白血病的药物还有氯丙嗪、舒必利、西米替丁、四环素、苯妥英钠及某些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扑热镇痛、保泰松、消炎痛、安乃近、炎痛喜康等。解热镇痛药非那西丁易诱发泌尿系肿瘤。瑞士学者报道,滥用非那西丁者的泌尿系肿瘤的发生率为8.6%,其中以膀胱肿瘤、肾盂肿瘤居多。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禁用该类药物。
人们有一个认识的误区,即中草药是无害的。
然而,一些中草药亦可诱发癌症。如含克氏千里光碱的蓬蓬草、款冬花、千里光等可诱发肝癌;野百合、石菖蒲、土荆芥、桂皮、花椒、八角等含有黄樟醚也可诱发肝肿瘤;石棉类矿物质中药阳起石、阴起石可引起胸、腹间皮瘤和肺癌等。
鉴于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不单单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如果不加以科学的管理,滥用误用药物,将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
食用菌是食品。
食用菌系列产品不仅功效强大,更重要的是全部属于食品,无任何毒副作用,不仅可以调理多种慢性疾病,还可以间接缓解由于服用各种中西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所以,菌临天下提醒大家,无论是强身健体,还是调理慢性疾病,抑或消除中西药对脏器的伤害,都应该尝试一下食用菌系列产品。
食用菌--现代人类维护健康的第一选择
- 上一篇文章: 子宫肌瘤,谁割谁后悔,为什么呢
- 下一篇文章: 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门诊大病办理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