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死亡通报来了,要怪就怪李思雨错来人间

作者

梳子姐

六天前,一个叫李思雨的女婴不幸夭折。

她是一名早产儿,短短4个多月的生命,挺过了早产,挺过了60余天保温箱治疗,挺过了血管瘤手术,却没有挺过疫情下的晦暗。

今天晚上,郑州的调查通报出来了,我们还是先暂时略过过程,直接看结论认定。

第一,认定不存在网传“拒诊和延迟1个半小时到达现场”问题。

第二,接诊过程中暴露出个别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履职尽责不到位、工作不深入、应急处置能力不强,集中隔离场所培训管理不到位,对幼儿等特殊群体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第三,分别给予集中隔离点专班负责人高某某、曲某某及集中隔离点驻点医生姚某、郑州市紧急医学救援11号急救站医生李某、医院医生孟某某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和党纪政务处分。

第四,对孩子不幸夭折深感惋惜和痛心,对家属表示深切同情和慰问,责成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善后工作。

咱们先看第一个问题,从12点01分调度员接到报诊协调救护车,到12点08分11号急救站出诊,再到29分抵达隔离酒店,这中间确实只有二十分钟多一点。

可是救护车到达后,出诊医生都干了些啥呢?

先是让隔离酒店驻点医生去查看病情,并进行快速抗原检测,如需抢救再及时通知,13点05分驻点医生向报告“婴儿病情稳定且已入睡,抗原结果大人阳性、小孩阴性”。

然后到了13点12分、17分,出诊医生两次与婴儿父亲沟通,询问婴儿情况,告诉如需急救随时拨打,婴儿父亲回复孩子已入睡,未再呕吐腹泻。

确定这一情况后,出诊医生离开。

请注意,出诊医生要么让驻点医护人员去看,要么与婴儿父亲沟通,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见到孩子本人,更谈不上基本的望闻问切。

而且,出诊医生直接与婴儿父亲沟通的时间为13点12分,此时距12点08分出诊不正是一个多小时么。

救护车是去了隔离酒店,可是没有见到病患,没有第一时间与家属沟通,这与没去有什么区别?

关于“有没有拒诊”的问题更扯,人家拨打就是因为孩子出现异常需要就医,结果出诊医生连孩子都没见着,就凭驻点医生和孩子父亲说婴儿已经入睡、没再呕吐腹泻扭头就回去了。

是否拒诊,不以没有没派出救护车为标志,而是看你去了后有没有看病、有没有处置,病人面都没见着就判断没事,这与拒诊有什么区别?

这事耽误到晚上18点53分,一直报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才决定把父女俩送到医院,送医的原因竟然不是婴儿有病,而是婴儿父亲为阳性。

通报里还专门解释,之所以选择送到80医院,是因为那里基础医疗设施完备,且有儿科专用病区,而距市区较近的其他医院不具备收治婴幼儿条件,言下之意一切都是为了病人考虑。

再然后,到晚上22点24分,父医院。

入院后,只有护士查看了婴儿情况,而值班医生只是通过电话口头采访婴儿病史,并未采取任何检查检验措施。

直到15日凌时29分,孩子四肢发凉时,医院才紧张起来,然而无力回天,为时已晚。

在这个过程中,表现较为负责的是郑州市调度员汤某、沈某某,她们没有敢耽误事,尤其救护车走后,沈某某4次联系婴儿父亲了解情况。

这是吸取几个月前教训的结果,当时一名女大学生突发疾病拨打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最终错过抢救机会死亡。

李思雨夭折后,国家规定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一个生命才能换来一次教训,这样的进步着实沉重。

回看郑州婴儿夭折事件全过程,里面最大的问题是整个医疗机构视新冠为洪水猛兽,而对别的病症不当回事,仅仅因为李思雨父母为阳性,作为最小的密接者,无论医院的医生,他们连看都不看一眼,仅靠口头询问来判断病情,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导致出现这种集体不负责任的情况,板子也不能打在一线医务人员身上,他们何尝不想治病救人,可又是谁捆住了他们的手脚呢?

整个通报中,看似实事求是地平铺直叙,可是又在玩着一种自以为高明的文字游戏,讲的既是不争事实又轻飘飘谁都没有责任,怪只怪当事人倒霉,怪就怪李思雨错来人间。

李思雨不是第一个殁于这场灾难中的同胞,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谁都没有错,难道这是苍天的惩罚?

若真是一种惩罚,也请老天睁眼,

放过那些最无辜最可怜最柔弱的生命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lctx/1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