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讨论右额顶脑膜瘤超实用

右眼球突出、右额顶部轻微疼痛、左侧肢体活动不灵5个月。门诊以“颅内肿瘤”收入院。最后诊断为右额顶脑膜瘤。

作者: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叶子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男,47岁

主诉:右眼球突出、右额顶部轻微疼痛、左侧肢体活动不灵5个月。

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球突出,伴右额顶部轻微疼痛,阵发性,无恶心呕吐,同时出现左侧肢体运动欠灵活,乏力,无肢体抽搐,未治疗,近1周来患者左侧肢体运动障碍加重,以上肢显著。

在济南某院就诊,行颅脑CT检查,考虑右侧颞顶叶占位性病变,建议MRI进一步检查。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颅内肿瘤”收入院。患者自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正常,理解力、智力、记忆力正常,言语流利,无乏力及明显消瘦,大小便正常。

MR平扫及增强示:

右侧颞底前部、右侧蝶窦及翼腭窝内见不规则形等T1等T2异常信号,注入Gd-DTPA后病灶呈不均质明显强化,病灶下方咽旁间隙及翼内外肌明显肿胀。右侧大脑半球见囊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内见分隔,范围约8.3×5.1×5.6cm,T2-Flair呈低信号,注入Gd-DTPA后未见强化;周围脑组织及右侧侧脑室受压移位变形,中线结构向左侧移位。左侧大脑半球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右侧颞底前部、右侧蝶窦及翼腭窝内团块病变,并右侧大脑半球囊性病变,符合恶性肿瘤MR表现。

(右额顶)形态学改变及免疫表型符合脑膜瘤WHOⅠ-Ⅱ级(脑浸润情况自送检组织中不能判断)。

免疫组化:EMA+、PR+、Ki-67(+)5%-8%、GFAP-、S--。

手术经过: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患者仰卧位,头偏左侧,取额颞部发际线内弧形开口。常规消毒铺巾。按标记切开头皮及皮下,头皮夹止血,单极电刀帽状腱膜下剥离,注意保护眶上神经、面神经额支,皮瓣翻向前,前方暴露眶外侧缘,下方暴露颧弓上,单极切开颞肌、骨膜翻向上,颅骨钻孔1个,铣刀游离骨瓣,行额颞开颅。悬吊硬膜,引入显微镜,颅内操作在镜下进行。弧形切开硬膜翻向上,并作两处辅助切口,电灼颞上回皮质,皮质下2mm见肿瘤囊性部分,多房,内含淡黄色液体,释放囊液后囊组织塌陷,囊肿壁见肿瘤组织,分块切除,实体肿瘤主要位于右颞级,灰黄色,血供一般,边界不清,一并切除。彻底止血,清点棉片无误后,缝合硬膜,硬膜缺损以人工硬膜修复。骨瓣外放引流管另戳皮孔引出,缝合头皮。手术顺利。肿瘤标本送病理检查。

(右额顶)脑膜瘤(WHOⅠ-Ⅱ级)

瘤起源于脑膜细胞,最好发于脑表面富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肿瘤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大多数居脑外,偶可发生于脑室内,多为单发。脑膜瘤呈球形生长,与脑组织边界清楚。有包膜,多为结节状或颗粒状,可有钙化或骨化。

生长缓慢,血供丰富,供血动脉多来自脑膜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的脑膜支。

病因

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化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这些病理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它们有可能使细胞染色体突变,或细胞分裂速度增快。

临床表现

1、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

2、局灶性症状: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

3、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仅有轻微的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为脑膜瘤。

4、脑膜瘤对颅骨的影响: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表现为骨板受压变薄或局限性骨质增生,偶见骨破坏。

常见的脑膜瘤的组织学分型

1、内皮型;2、成纤维型;3、血管型;4、砂粒型;5、混合型或移行型;6、恶性脑膜瘤;7、脑膜肉瘤。

各型脑膜瘤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钙化,有时伴有黄色瘤细胞、软骨、骨、黑素及黏液样变。

典型的部位按发生的频率依次是: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面、嗅沟、鞍结节、蝶骨嵴、海绵窦、小脑幕、小脑脑桥角、斜坡和颅颈连接处等。

影像学表现

X线

头颅平片:颅内高压综合征,松果体钙斑移位,骨质改变,肿瘤钙化,血管压迹增粗。

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移位,肿瘤内血管可显影。

CT

典型表现:1、肿瘤以宽基与颅骨或硬脑膜相连;2、颅骨增厚、破坏或变薄(脑外肿瘤征象);3、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少数混有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区,代表瘤内坏死囊变,部分有瘤周水肿;4、部分瘤内钙化,钙化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可呈现斑点状或弧线形,也可为整个瘤体沙粒样钙化;5、增强扫描,常表现为均匀显著强化,边缘锐利。

非典型表现:具有非典型表现的肿瘤约占2%~14%。

可为:1、全瘤以囊性为主;2、肿瘤内密度不均匀;3、环形强化;4、壁结节;5、全瘤密度低,并呈不均匀强化;6、瘤内有高密度出血灶;7、肿瘤完全钙化;8、骨化性脑膜瘤;9、瘤周脑脊液样低密度区;10、酷似脑内的肿瘤;11、多发性脑膜瘤。

肿瘤周围可见低密度环,其原因有:1、瘤周水肿;2、扩大的蛛网膜下腔,局部脑脊液潴留;3、白质脱髓鞘;4、局部脑软化造成。

MRI

1、脑膜瘤在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2、肿瘤内部信号不均(颗粒状、斑点状、轮辐状);3、瘤周水肿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4、T1WI脑膜瘤周围可见低信号环(肿瘤包膜);5、增强扫描肿瘤出现明显强化,邻近脑膜发生鼠尾状强化(脑膜尾征)6、骨质改变。

判断脑膜尾征应注意以下三点

在两个以上不同方位切面上,连续有两幅以上图像显示“脑膜尾征”;

与肿瘤相连的硬脑膜厚度增加;

构成“脑膜尾征”的硬脑膜比脑膜瘤本身的强化更显著。

脑膜瘤为脑外肿瘤,下列征象提示肿瘤位于脑外:

1、肿瘤与颅骨或硬膜面呈宽基底连接

2、脑白质塌陷征

3、MR图像上肿瘤与脑表面之间有脑脊液或点状或条状血管流空信号

4、肿瘤周围低信号环带

另外,肿瘤邻近颅骨的改变也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

脑膜瘤多为良性肿瘤,以下几点提示恶性脑膜瘤:

1、恶性脑膜瘤因无包膜,可侵及脑组织内,所以,肿瘤境界常不清楚

2、由于恶性脑膜瘤生长迅速,向各个方向生长不均匀,且呈侵袭性生长,所以,肿瘤形态不规则,可呈分叶状

3、肿瘤内坏死囊变常见,坏死囊变区CT扫描呈低密度,MR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坏死囊变区不强化,整个肿瘤呈不均质强化

4、肿瘤周围水肿区MR氢质子波谱显示NAA波降低和Cho升高,提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境界不清楚,部分脑组织被肿瘤侵犯

另外,脑膜尾征短、粗、不规则,邻近颅骨破坏,肿瘤内出血也对提示脑膜瘤为恶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1、海绵状血管瘤

尽管海绵状血管瘤和脑膜瘤在发病年龄和发病性别上极为相似,在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和脑膜瘤的MR影像鉴别诊断中,以T2加权像上肿瘤表现为高信号最有鉴别意义。强烈提示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能性。虽然少数脑膜瘤也可以有长T2信号表现。海绵状血管瘤的强化幅度很明显,与脑膜瘤经常表现为中度强化有所不同。

除此以外,海绵状血管瘤多造成骨破坏,邻近蛛网膜下腔变窄,脑膜瘤则以骨质增生为主,邻近蛛网膜下腔增宽。

2、淋巴瘤

位于脑表面的淋巴瘤与脑膜关系密切,需与脑膜瘤鉴别。淋巴瘤的密度或信号强度均与脑膜瘤相似,增强扫描的强化幅度也与脑膜瘤相同。从不同的平面去观察肿瘤的确切位置对于鉴别诊断更为重要。脑膜瘤为脑外肿瘤,经常伴有皮层内移、邻近蛛网膜下腔增宽和邻近脑膜强化等征象。脑表面淋巴瘤位于脑本质内,不具有上述脑外肿瘤的间接征象。

3、髓母细胞瘤

由于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多靠近小脑表面,MR信号强度与脑膜瘤相似,多发生于儿童,成年人发病时经常误诊为脑膜瘤。鉴别诊断的关键点在于肿瘤的定位。

4、位于大脑半球凸面完全钙化的脑膜瘤与颅骨致密骨瘤鉴别

CT扫描骨窗上与颅骨密度相同者为骨瘤,骨窗上显著低于颅骨密度或密度明显不均质者为脑膜瘤钙化。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gongzhuping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







































白癜风能好吗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lctx/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