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补短,降低乳腺癌诊断期间附加损伤

《英国医学杂志》(BMJ)8月2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在诊断期间(诊断前16周+诊断后16周)医源性及非医源性损伤发生的风险均显著升高。研究提示,临床医生应注意预防肿瘤诊断过程中的医疗并发症,并注意减少诊断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为进一步了解肿瘤诊断过程中常见的医源性损伤,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避免其发生,《中国医学论坛报》对研究结果进行报道,并医院虞巍副教授、何志嵩医院王永胜教授结合我国临床现状,分别就泌尿系肿瘤及乳腺癌领域常见问题进行解读。

扬长补短,降低乳腺癌诊断期间附加损伤

医院王永胜

高危人群与关键节点

此项瑞典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在诊断期间医源性及非医源性损伤发生的风险均显著升高,但确诊前与确诊后医源性损伤发生的风险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诊断期间医源性损伤风险的增加可能与创伤性诊断及初始治疗直接相关,而非肿瘤自身原因。

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医源性损伤与非医源性损伤的高危人群有所不同,医源性损伤更常发生于年轻、社会经济地位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对创伤性诊断及初始治疗的接受度高),而非医源性损伤的高危人群则与之相反。这一结果也再次验证,创伤性诊断及初始治疗是诊断期间的医源性损伤主因。而进行这些检查及治疗的时间点为医源性损伤发生的关键节点。

在非医源性损伤方面,确诊前与确诊后损伤发生率也存在显著差别,这可能与精神压力相关。精神压力对认知的影响(包括注意力和







































白癜风早期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xgyy/1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