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杀手提醒所有女性警惕乳腺疾病

关爱女性健康,远离乳腺癌!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

关爱乳腺,远离乳腺癌专题讲座(值得收藏)

1、正常的乳房结构是什么样的?

乳房表面为皮肤,皮肤下面是脂肪组织,脂肪组织下面才是乳腺腺体组织。乳腺为多种激素的靶器官,如: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等。乳腺腺体分为许多乳腺小叶,每个小叶中均有腺体和导管,腺体具有分泌和引流乳汁的功能。解剖学上将乳房分为乳头、乳晕区和四个象限(由一条经过乳头的水平线,与一条与之垂直的竖线将乳房分为四个区域,即四个象限,靠近腋窝处为Ⅰ象限,其正下方为Ⅱ象限,再向内侧为Ⅲ象限,在Ⅲ象限的正上方为Ⅳ象限)。

2、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指乳房的腺体或导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在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高居榜首。最好发于外上象限,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

3、哪些人易患乳腺癌?

乳腺癌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45-50岁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小于45岁女性,绝经后发病风险继续升高。乳腺癌有诸多致病因素,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下列因素与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1)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较大;

(2)吸烟、肥胖、不健康饮食,熬夜等不健康生活习惯;

(3)电离辐射,如放射线等;

(4)激素类药物如口服避孕药等;

(5)其他乳房疾病,如乳房良性肿瘤,另外,一侧患者乳腺癌的女性另一侧乳房发病风险也升高。

值得一提的是,乳腺小叶增生在低龄女性中发病率相当高,其导致乳腺癌的概率微乎其微,且并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饮食调节、性生活调节、情绪调节等治疗手段为主,药物治疗作用有限;

(6)家族遗传或基因缺陷,母亲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发病风险明显升高!

4、乳腺癌的基因缺陷是什么?

目前已证实的基因缺陷为:BRCA1/2基因突变,携带突变BRCA1基因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超过80%,携带突变BRCA2基因的也达到60%以上,且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预防。在中国,BRCA1/2突变的概率仅为5-10%,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

5、怎样有效预防乳腺癌?

除了日常生活中所需要注意的生活细节,如健康饮食、规律作息、远离烟酒、母乳喂养、远离电离辐射等等,最重要的是自我检查和健康体检。有研究称,口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详见下文)以及其他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具有一定预防乳腺癌的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定论,也没有应用于临床!

6、怎样进行乳房自我检查?

超过20岁的女性都应学会乳房的自我检查,在月经结束后3-7天内,每月一次为宜。方法如下:

(1)站立位,脱去上衣,首先观察双侧乳房的形态,有无大小、形状、位置异常观察皮肤有无皱褶、凹陷、破溃或颜色改变,检查乳头有无破溃、或凹陷、朝向改变,有无溢液或溢血;

(2)然后,身体前倾,一侧手叉腰,用另一侧手掌或指腹循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乳房表面及腋下轻轻滑动,感知有无硬结或肿块;

(3)再检查乳头,用拇指和食指提起乳头,轻轻挤压,观察是否有液体溢出。切忌用力按压或抓捏乳房。再以同样方法检查对侧乳房。

当出现乳房硬节、肿块、乳头溢液时,医院进一步诊疗。但是,乳房自我检查并不能检查出所有的乳房病变,如深部位肿块、微小肿块很难被检出。

7、女性应怎样进行乳腺癌筛查?钼靶检查是什么?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方法为X线(即钼靶检查)和彩超,经济条件较好者也可选择磁共振检查。X线检查因其本身存在的射线损伤和假阳性率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备受争议,而超声的地位日显重要。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筛查的频率不同,有高危因素者需适当提高筛查频率,高频检查者建议采用彩超或磁共振检查,以减少放射线的摄入。

20-39岁女性,无高危因素,不建议筛查。40-49岁女性,建议每年1次筛查,可与临床体检相结合。50-69岁女性,建议每1-2年1次筛查,可与临床体检相结合。70岁以上女性每2年1次筛查!

8、乳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乳腺癌的早期表现通常为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肿块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清晰,不易被推动。有些患者会出现皮肤「橘皮样」改变,或者皮肤凹陷呈「酒涡」状,肿瘤邻近乳头可引起乳头凹陷、扁平、回缩,甚至溢液。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有些少见类型的乳腺癌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增厚粗糙等,或乳头瘙痒、灼烧感、乳晕出现湿疹样变化。

腋下淋巴结是乳腺癌早期转移的常见部位。部分患者可首先出现腋窝下淋巴结肿大症状。40岁以上女性无意中发现腋窝下有肿大淋巴结,尤其是有长大趋势者,应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9、乳腺癌的诊断过程是怎样的?

乳腺癌的诊断包括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分子诊断。

(1)影像学诊断可通过X线、彩超、磁共振等检查来完成,前两者较为常用。当影像资料提示患者乳房上存在肿块,且高度怀疑为癌性肿块时,或是存在异常钙化,就需要病理诊断来确诊;

(2)病理诊断是指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的方法,取一小块病灶组织,在显微镜下诊断是否存在癌细胞、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级程度,此步骤为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

(3)确认存在癌细胞后,还需要查找癌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物,对癌细胞进行分门别类,指导医生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治疗,这一步骤即为分子诊断。目前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的分子标志物,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或CerbB-2)。

另外,血清中肿瘤标记物的水平可以辅助诊断。如:癌胚抗原(CEA)、肿瘤抗原(CA)、肿瘤抗原(CA)。

所以医生会抽血检验这些标记物的水平,协助诊断。在后期治疗过程中及复查过程中,你可能需要多次抽血检验它们的水平,因为它们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治疗的效果、病情有无复发!

10、确诊乳腺癌后,该怎么办?

乳腺癌是目前治疗选择最多、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专业的、正确的治疗策略,可以很大程度上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有些患者甚至可以治愈。

所以,在确诊乳腺癌后,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治疗意见,积极配合治疗。切不可误信五花八门的广告,天花乱坠的抗癌神药,也不可拖延不治,在家人与友人的帮助鼓励下,有病治病,才是正确的选择!

11、乳腺癌分为几大类?

早年乳腺癌的分型主要依据病理类型来划分。近些年,随着肿瘤研究与治疗的不断进展,分子分型成为指导乳腺癌治疗的主要分类标准。它将乳腺癌分为三大类:激素受体阳性(ER和/或PR受体阳性)、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均为阴性)。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均不敏感,只能通过传统的手术、放化疗治疗,预后较其他类型更差。

12、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切除、化疗(可用于术前也可用于术后)、放疗、内分泌治疗(针对激素受体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针对HER2基因异常的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由于乳腺癌类型、个体的基础情况、家庭社会因素的差别,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案不同。

你的主治医生会与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等多学科的专业医师共同商讨,结合你本人的身体情况、治疗意愿、社会经济情况等,为你制定一个最合适的治疗策略。近年来由于治疗手段的进步,许多乳腺癌患者在诊断后可以存活十年乃至二十余年,你的医生会对你的疾病与生存进行「全程管理」,让你可以在复查、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同时,更好的工作、生活!

13、乳腺癌手术切除后还需要哪些治疗?

乳腺癌手术并不能一刀解决问题。除了极少数原位癌的患者(即癌细胞尚未发生播散),术后按医生嘱咐定期随访即可,95%以上的患者仍需要多种治疗方法联合抗肿瘤。乳腺癌术后的分期结果直接决定着后续的治疗选择。

14、晚期乳腺癌该怎样治疗?

有少部分患者发现时已有其他内脏转移或骨转移,即为晚期乳腺癌。早-中期的乳腺癌患者,在数年至数十年以后,可能会出现复发、转移,届时也为晚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为化疗、局部放射治疗、靶向治疗、最佳支持治疗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经过治疗后仍有较长的生存期和较高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持续进展,进入终末期。

15、乳腺癌抗癌胜利后,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从症状发现到诊断,从手术切除到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等,经历过漫长的、煎熬的治疗,医生告诉你,现在,从影像学上没有发现身体任何部位的病灶,血清中的肿瘤标记物大致在正常范围内,你自身感觉良好,便意味着抗癌胜利,治疗告一段落。接下来,在定期复查,警惕癌细胞卷土重来的同时,康复治疗也十分重要。比如:

(1)患病一侧的上肢可能因为手术淋巴结清扫或者放疗的损伤,有水肿、活动不便等不良反应,在正规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规律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

(2)饮食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加粗粮和果蔬的摄入大有好处,除了胎盘制品及未知成分的保健品需要忌食,你可以去吃其它任何想吃的食物;

(3)坚持运动,调整心态,享受性生活,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如果这时,你想要孕育一个baby,跟你的主治医师沟通,他会评估你的病情,告诉你是否可以备孕。

16、得了乳腺癌,还能活多久?

随着医学的发展,近10年来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5年生存率指的是自确诊起5年后,仍存活患者所占的百分比,是评估癌症患者预后的最常用指标。目前我国经正规治疗的I、II、III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期分别为:93%、81%、45%。新诊断的早期乳腺癌约70%可以存活20年以上,且生活质量良好。

再次老生常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最最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xgyy/1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