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女儿舌头血管瘤牡丹江父亲辗转数千里赴
一个充满父爱,坚强的东北汉子老张,不像我们印象中东北男人的高大威猛,显得非常瘦弱,话语不多,大部分时间在沉默。但就是这个男人,12年里,他带着口腔、舌头长有重度血管瘤的女儿,辗转数万公里,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到过不下30家医院,就算很多时候面对的都是无效治疗,但他从来没有放弃,他坚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女儿的血管瘤总能好起来。
在女儿刚出生后一个多月,在全家人还沉浸在喜得千金的幸福中时,老张却发现孩子的舌头上有蓝紫色的印记,腮部也有些肿大。于是他就带着孩子医院,经检查说是海绵状血管瘤,但医生说需要手术,因为孩子小,风险也大,建议观察观察,就没有做。
在女儿三岁的时候,老张就带着孩子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因为家在牡丹江市一个偏远的农村,主要收入就是靠着家里的十几亩苞米地。每年秋后卖了粮食,他就带着这些钱开始给女儿看病,钱花完了,就回家。周而复始,十几年从未间断。十多年的求医路,他积攒下一百多张火车票,但其中没有一张是卧铺,包括曾经去广州的一次,两天两夜的火车。
有人说他傻,每次出去花了钱也没治好,还总是被黑门诊骗。但老张说:“我没有什么文化,不知道到底哪里好,万一真有效呢?我不能因为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就错过机会呀!闺女现在这么大了,这个病老是不好对她心理压力也很大,有时候也说爸爸我不看了,就这样吧。但我不能因为犹豫让闺女的觉得我不管她了,也不能让她觉得看不到希望,无论如何我也不能放弃,这么多疑难杂症都被攻克了,这个血管瘤也一定能看好。
今年,一个在济南打工的老乡,告诉医院,听说治的不错。得知消息后,老张带着15岁的女儿,早晨6点出门,从老家坐3个小时汽车到牡丹江,再坐5个小时汽车到哈尔滨,到了晚上八点半坐上开往济南的火车,经过22个小时,第二天下午六点半,终于到了济南。
在医院里,父女二人的脸上都透着疲惫,在就诊过程中,眼神中透出的全是对康复深深的渴望。女儿文静而懂事,如果没有青紫色高高凸起的舌头、肿大的腮部,绝对是一个美女胚子。为了让腮部显得小一些,她总是抿着嘴,吸着腮。专家指出,从病情上来看,这是舌头静脉畸形和腮部淋巴管畸形血管瘤,虽然血管瘤比较大,但不是非常难治的那种。但因为多年来不规范的治疗,孩子的舌头和腮部医疗性创伤还是不少,腮部已经有轻度的纤维化。
美丽中国公益救助工程领导送来救助金
在知道了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后,美丽中国公益救助组委会也送来了近元的救助基金,医院给他们尽可能的照顾,给他们分配了单间,并免了餐费等。在住院期间,治疗效果非常不错,一个疗程舌体血管瘤消退了近三分之一。老张对效果非常满意,但因为女儿还要上学,一疗程治疗刚结束,就急匆匆踏上回家的火车。因为车票紧张,他们只买到了回去的站票,22个小时的列车旅程,站着回去,其中的辛苦,我们谁也无法体会。唯有希望老张的女儿能够早日康复,从此安享生活,不再奔波。
- 上一篇文章: 希望一个仅次于头痛的常见病可以治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