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恸双星陨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

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据新华社消息,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年吴孟超出生于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虽然出身华侨家庭但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心系祖国的他还是勇赴危难毅然从马来西亚回国并走上了医学报国之路当时,中国的现代医学才刚刚起步面临着许多难题为了攻克难关吴孟超最终选择了肝胆外科这一领域并一直工作到97岁高龄才退休吴孟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第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吴孟超星”

“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

才是我的晚节”

年的冬天

江西病人赵国庆找到吴孟超

因病情复杂

这位被肝硬化和肝癌

折磨的患者

医院拒之门外

吴孟超亲切地拉着他

轻轻拍着他的肩膀

还用自己的额头

贴着赵国庆的额头试体温

医院放弃治疗的

中年汉子激动得潸然泪下

当时有好心人劝他

这么复杂的手术不要亲自上了

万一失败会晚节不保

吴孟超却说:

“我不怕手术失败

更不怕晚节不保

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

才是我的‘晚节’”

吴孟超常说:

“为医之道,德为先。”

很多患者为了

感谢吴孟超的救命之恩

要请他吃饭

给他送来土特产、红包、金戒指

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曾有一位病人冯爱辉

被诊断出巨块型肝癌

吴孟超亲自主刀

用了3个多小时成功为她

切除了近3公斤重的肝细胞腺瘤

出院时

她的爱人王兵抑制不住内心激动说

“吴老,我已经打听过

送给您锦旗的太多了,都没地方挂

您对钱财名利又十分淡薄

我也不知道如何感谢您

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

我就送点黄金给您”

他说着流泪给吴孟超跪下了

吴孟超被推荐参评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

科技部派工作组对他进行考核

医院机关考虑这是件大事

就取消了他原定第二天的手术

吴孟超知道后

坚持手术不能推迟

次日下午谈话时

吴孟超解释:

“手术的病人是一位河南农民

60多岁了

病得很重,家里又穷

乡亲们凑了钱才来上海的

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

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

年央视《朗读者》的一期节目里

吴孟超让亿万观众泪目

↓↓↓

节目中

董卿分享了几封他人

写给吴老表达感谢的信

董卿读着读着就落泪了

其中一封

是和吴孟超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的

她在信中这样向吴老写道

↓↓↓

“认识您三十多年了,

在很多人看来,

您是个传奇,

但只有我看到过,

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

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

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

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叹口气说,

力气越来越少了,

如果哪一天

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

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

记住给我擦干净。

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在肝胆外科领域

吴孟超创造了多个第一

↓↓↓

他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36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他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设立以来医药卫生界第一个摘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当一部以他为原型拍摄的

传记电影计划在全国上映时

制片方请他题写片名

这位声名远播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没有选择准备好的大词

而是挥笔写下了

“我是医生”

这个朴素的名字

从医77年

他主刀完成了1.6万多台肝胆手术

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

他说

“我活着一天

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据新华社消息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年11月16日袁隆平在湖南湘潭河口镇的试验田中查看低镉水稻的长势。新华社发

袁老最后一次“看”杂交稻

群众雨中挥泪痛别

下午16时许

医院地下通道驶出

经芙蓉路驶向殡仪馆

医院

在雨中为袁隆平送别

齐声大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据央视新闻消息,应家属要求,运送袁老遗体的车还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袁老最后再看看他毕生钟爱的“杂交稻”,回到育种实验室再看一看。袁老,一路走好。

天空下起蒙蒙细雨人们手捧着花前来表达对袁老的尊敬和爱戴从长沙芙蓉路到营盘路袁隆平院士灵车经过之处,车辆鸣笛送别还有市民在悼念现场喊道:“我一定好好吃饭,用功读书!”

还有不少长沙市民冒雨自发

医院送别和悼念袁隆平院士

除了献上鲜花,有人还特别摆上水稻告慰袁老

据悉,其实今天下午2时许,已有许多群众自发来到德安县袁家山,袁隆平院士故里,缅怀袁隆平院士。在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展示着袁隆平院士的生平简介及生活区等。

悲恸!网友追忆袁隆平!

消息一出有一条网友的评论,让数万人泪目科技日报消息称,惊悉袁隆平院士逝世后,钟南山院士送上简洁而深情的缅怀之辞:

钟南山团队悼念:感念与袁隆平院士这样的伟大人物处于同一时空的每一分每一秒

南山呼吸截图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悼念袁隆平:继承他未竟的事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悼念袁隆平院士: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屈冬玉写道,并表示对袁隆平院士的逝世“深感悲痛”,“他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

许多网友

纷纷在留言区追忆袁隆平院士

“痛心!我不敢相信……”

爱吃橘子的Joker:一时语塞,只觉得胸口闷痛,似是被剜去了心一样,好像这世间所有文字,都不能冲破我那满腔的冰凉。我应该说些什么的,可我又不知道如何去说,只剩下满眶的咸泪在眼中打转。

加油阿廖:今天中午听到消息时心里咯噔一下,后来知道是假消息才吃下饭。现在不得不相信是真的了,一路走好!

小度-小马Angelia:福祉佑万民,心总系苍生。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爷爷就该活成一个神仙,天天开着他的小小车穿梭在田间,管他一百年还是两百年,带着他的小猫守着他的田!”

想吃冰淇淋的芍药:我不敢相信,我忘不了新闻里他得知自己要去领奖,开心得像孩子一样。那时候我在心里默默地想:你值得呀袁隆平爷爷!你为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敬重,值得那份荣誉。

Yu魚魚u:我好像与他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往后您永远存于我们的心里!

会看脸的熊阿姨:还没缓过昨晚青海云南的地震,今天又传来噩耗。记得我爷爷跟我讲过,袁爷爷是咱们的救命恩人,让我们吃饱饭有力气干活、安稳生活劳动,袁爷爷您在天堂也会过得很幸福的!

和蔼可亲的妖胖:袁老就像爷爷一样,常常关心你有没有吃饱……他今天走了,我很难过。

李志琦seven:痛心,就像失去一位至亲。一生不为名利,只为中国、世界人民能够吃上饭。我们一定不要浪费粮食,因为它来之不易。

PrimaryKey_Z:中午刷完微博,安心去楼下买了份饭菜。抱着前两天领养回家的猫咪吃了整碗饭,等再拿起手机时却发现……我的猫咪还没有名字,就叫它“米饭”吧!

十点零五:您走好,我会好好吃饭,不浪费一粒米!

小路_ouni:我小时候也经历过吃不饱饭的时候,听到直播记者说袁老走的时候很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嘴角还噙着微笑,感谢爷爷,您一路走好!

是Iris啊:希望爷爷在天上也能每天开着小车车在田里乐呵呵的,再养一只小猫,看着人间看着他的田!

“我们要把薪火递下去,

把担子挑起来”

嫄兮:今天,双星陨落!以前觉得只要他们活着,甚至都不需要做什么,我们就永远有底气,反正还有他们在。但现在他们累了,我们要把薪火递下去,把担子挑起来。等到去见他们的时候,我们也能仰着头说:“我们没有辜负,我们继承了光。”

悲伤de嘻哈番茄:这个月,我种了水稻,培养了小麦,最近在给蚕豆催根,我第一次感觉到粮食种植的不易。我也深深反思了作为一名学农科的青年,应该承担的责任。致敬袁老!

酸菜鱼真的好呆:他的贡献不仅是在中国,也是在全世界。他的贡献不仅是在过去,在现在,更是在未来。

皮皮皮卡秋吖:教科书里的爷爷,与您同时代,是我们的荣幸。希望当代人讲好袁老的故事,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且记住我们的英雄。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就在今天下午

厦门观音山、集美大学

附近出现七彩祥云

网友:是吴老、袁老在给我们告别吗

国士无双

愿世间如你们所愿,医食无忧

沉痛送别两位院士!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网络等

厦门大城小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xgyy/1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