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讯机电痛悼双星陨落送别两位国之脊梁

5月22日13时02分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

5月22日13时07分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中国同一天失去了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吴-孟-超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将‘肝癌大国’的帽子

扔到太平洋去”

“中国肝脏外科要赶上我们的水平

起码要二三十年”

仅用7年时间

就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

但吴孟超深知

“只会做手术的医生

只能算开刀匠”

一台手术只能救治一个病人

要从根本上解决肝癌问题

必须在基础研究上不断突破

成为亚洲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

才是我的晚节”

吴孟超说:

“我不怕手术失败

更不怕晚节不保

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

才是我的‘晚节’”

次日下午谈话时

吴孟超解释:

“手术的病人是一位河南农民

60多岁了

病得很重,家里又穷

乡亲们凑了钱才来上海的

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

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

“我活着一天

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当一部以他为原型拍摄的

传记电影计划在全国上映时

制片方请他题写片名

这位声名远播的“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没有选择准备好的大词

而是挥笔写下了

“我是医生”

这个朴素的名字

直到19年1月宣布退休前

时年96岁高龄的吴孟超

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手术刀

从医77年

他主刀完成了1.6万多台肝胆手术

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

他说

“我活着一天

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年央视的一期节目里

吴孟超让亿万观众泪目

↓↓↓

其中一封

是和吴孟超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的

她在信中这样向吴老写道

↓↓↓

“认识您三十多年了,

在很多人看来,

您是个传奇,

但只有我看到过,

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

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

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

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叹口气说,

力气越来越少了,

如果哪一天

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

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

记住给我擦干净。

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在肝胆外科领域

吴孟超创造了多个第一

↓↓↓

他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36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他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设立以来医药卫生界第一个摘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致敬!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袁-隆-平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袁隆平

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袁隆平,不只是因为他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这片土地多养育了上亿的人口,同样更是因为他是一个特别执着、特别性情、特别有趣、特别可爱、特别直率、特别有能量的一位老人。

年11月2日,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7公斤,今年7月,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06公斤。

而在一旁等待结果的袁隆平爷爷,当得知结果后,激动地像个孩子,两只手不停的鼓掌。

他这一辈子,都在坚守农田,做一位“农民”。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再加上最近刚刚荣获的“共和国勋章”……袁隆平的成就,随便拿出一个,都足够让普通人骄傲一辈子。

年,他获得首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奖金高达多万元,他全部拿出来支持农业发展,分给他的房子也被他改造成了工作场地。

一辈子都在做“农民”,另一面同样超级精彩,比如说英语水准,每一次出场都能技惊四座。

在两年前的一次国际论坛中,为了更准确地介绍杂交水稻的情况,他用英文发表了20多分钟的演讲,全程流畅。

后来才知道,他的英语之所以这么好,和家学分不开。他的父亲袁兴烈是东南大学的毕业生,母亲是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除了英语流利,袁隆平还会俄语,年轻时曾经当过俄语老师,是个妥妥的学霸。

这还没完,一辈子和水稻打交道,却是个隐性的文艺青年。

他酷爱小提琴,早在西南农学院读书时期,便是学校合唱团的一员。年,袁隆平领到人生第一笔工资42元,就花了27元买了一把小提琴。

致敬!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双星陨落,共和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英雄落幕,更让人沉思奋斗的意义和价值。国士无双,愿世间如你们所愿医食无忧,也要像他们那样,永远青春,永远年轻,像一个90后,永远精力充沛,在一线工作,在稻田、在烈日下研究和劳作。愿吴孟超,袁隆平的精神、力量和成果薪火传承,永不熄灭。

审核

陈亚峰

责编

刘瑞清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本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xgyy/1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