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大医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因医治无效,于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院士是我国肝胆外科的重要推动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世纪50年代,他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

60年代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肝脏止血技术,并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

70年代,成功切除世界上最大的肝血管瘤。

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提出“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的新观念。

90年代,在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基因免疫治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机统一。

立志要做外科医生

吴孟超年出生于福建闽清,5岁随母亲到马来西亚,开始异国他乡的生活。年,吴孟超初中毕业,决定只身返回祖国,投身救国运动。同年,考入同济附中,继续学业。

青年时期的吴孟超

年,吴孟超高中毕业,为了实现儿时当医生的梦想,他报考了当时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开始了5年的学医生涯,年大学毕业。

年,吴孟超大学读完被安排在当时的“医院”,医院临床实习。年,解放上海的战斗打响,吴孟超作为实习医生参与了伤员的救护工作,第一次同恩师裘法祖教授同台为伤员进行手术。

吴孟超和恩师裘法祖

抢救工作进行了3天3夜,裘法祖教授俊朗帅气的外形、精湛的手术技艺和谦逊的为人,给吴孟超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也萌发了要做外科医生的想法。

但当时他的儿科成绩最好,学校有意将他安排至儿科当医生。为此,他找到负责分配的教务处主任理论。教务处主任看着身材矮小的吴孟超说,“你个子这么矮,怎么做外科医生?”。

这句话深深地触痛了吴孟超,“我就是要做外科医生,还要做中国最优秀的外科医生”,吴孟超心底暗暗发誓。

开拓肝胆外科

年5月,吴孟超来到了当时新成立的华东军医院,如愿当上了外科医生。

年至年四年间,吴孟超从查房、检查病人到科研、开刀,一直与恩师裘法祖在一起。“他非常勤奋、非常刻苦、非常聪明,对病人非常好。”裘老曾用四个“非常”形容他的得意门生。

年,吴孟超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外科主治医生,并听从恩师的建议,进军肝胆外科。年,他和同事一起,翻译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肝脏外科方面的专著《肝脏外科入门》。

“三人研究小组”(中间为吴孟超)

年,吴孟超牵头组建“三人研究小组”,利用法医研究所的多例肝脏标本,系统研究了中国人的肝脏解剖,特别是血管解剖特点。年郑州外科会议上,吴孟超公布了肝脏解剖研究成果,提出了肝脏“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

年,吴孟超突破性解决了肝脏手术出血问题,避免患者只能在低温下手术,提出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得到了国内外专家认可并在国内推广。

此后,吴孟超在肝脏外科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突破。年,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令世人震惊。

奇迹创造者

年,吴孟超为一位安徽农民切除了体积63×48.5×40厘米,重量达18公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肝血管瘤。

吴孟超为安徽农民陆本海手术

年,在第28届国际外科学大会上,吴孟超首次向世人公布了例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总结数据,91%的手术成功率令与会外科医生震惊,这样的手术量和手术质量都是当时无人能匹敌的。会后,吴孟超被当选为国际外科学会正式会员。从此以后,国际肝胆外科领域有了中国医生的身影。

年,吴孟超为4个月大的女婴成功切除重达克的肝母细胞瘤。紧接着开展的一系列小儿肝脏外科研究与临床实践,让中国肝胆外科的声誉更令人瞩目。

……

因为长期手术,吴孟超的手指明显发生了变形

他这一双手先后完成了10多台手术,成功救治了近多名患者。

培养肝胆外科青年人才

吴孟超不但是我国杰出的肝胆外科专家,还是著名的医学教育家。

年,吴孟超率先申报了学校的第一个硕士生培养点,带头开始招收研究生。此后,他又申报了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改革开放十几年时间,吴孟超为国家培养肝胆外科专业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近百名。

吴孟超和他的学生

他的学生,甚至是学生的学生,很多已经成长为国内肝胆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他的肝胆外科研究所在王红阳院士的领导下,也被誉为国内肝胆外科“科学研究的基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年,吴孟超将自己多年来所获得的各类奖金全部捐献出来,申请成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对全国各地在肝胆外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进行奖励。同时,对于肝胆外科领域的创新课题给予资助。

手术中的吴孟超

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吴孟超送给年轻医生五句话,“尽忠职守,医患合作,善于总结,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尽忠职守”要求年轻医生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医患合作”要求年轻医生要善待患者,关爱患者,要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善于总结”要求年轻医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通过研究、实践解决问题;“艰苦奋斗”要求年轻医生要不怕困难,肯于钻研,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勇气;“开拓进取”要求年轻医生有开阔的视野,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获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年1月9日,吴孟超获得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成为我国医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但是,对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孟超看得很淡,“国内很多优秀的外科学者比我更有资格得到这个荣誉,比如我的恩师裘法祖教授,还有那些已故的外科学的开创者。”

年,在纪念吴孟超从医60周年的“院士论坛”会上,吴孟超全额捐出了国家及总后勤部奖励的万元奖金。

工作中的吴孟超

吴孟超说,“肝胆外科是我毕生热爱的事业,只要我还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不会放弃。”

他用一生的实践致力于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肝胆外科人才,使中国在肝胆外科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年“感动中国”给吴孟超的颁奖词上这样写道:60年前,吴孟超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如今,他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自己热爱的肝胆外科事业。而我们也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医者。今天,让我们一起送别吴孟超院士!致敬吴老!

年,吴老与学生肖飞、沈锋共同提出“与疾病共生存”理念。

吴孟超院士参加过七届《康复-生命新知》医学高端论坛,在他的带领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

年(第一届)生命新知对话大家——众析医教研,共寻崛起路

年(第二届)科学发现与临床医学——推出科学发现三大规律:攻关型、挑战型、机缘型

年(第三届)寻找医学科学的上帝粒子——在中国第一次推出精准医学理念

年(第四届)超越传统个体化治疗,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寻找实现精准医学的途径

年(第六届)解读健康与疾病——颠覆“马尔可夫模型”,再造上帝手中的健康“骰子”;第一次提出“健康中国”理念

年(第七届)从医学革命展望未来医学和未来医生——提出了未来医学的三大猜想

年(第八届)中国智慧引领世界医学——重温中华健康理念,升华中国智慧定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xgyy/1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