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眼眶肿瘤诊治中的思考与探索

  钱江复旦大医院

  泪腺肿瘤――永远的挑战

  泪腺肿瘤不仅发病率高,分类复杂,而且40%为恶性。其中腺样囊性癌、腺癌预后极差,死亡率高,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治标准。

  多型性腺瘤,又名混合瘤,是最为常见的泪腺良性肿瘤。它位于泪腺窝内,呈类圆形、膨胀性生长。术前根据影像特点多能明确诊断,手术必须完整摘除瘤体,破碎或残存必然导致肿瘤的复发。复发的瘤细胞具有很强的局部侵袭性,生物学行为趋于恶性,会破坏骨壁,使之成为蜂窝状,籽瘤埋于其中,为后续手术增添了很大的风险。经典的手术入路包括Wright术(眼眶外上到外眦的“S”型切口)、外侧开眶术(即Kronlein术,外眦延长切口,锯除外侧骨壁),常会留下程度不一的手术瘢痕。为此,针对术前明确诊断的多型性腺瘤,将皮肤切口设计在外2/3眉下缘弧形处,这不仅可以完整摘除瘤体,而且手术瘢痕不显,深受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好评。但需要说明的是,此术式禁用于诊断不明或复发病例。

  图1.眉下缘弧形切口术后,疤痕不显

  腺样囊性癌等泪腺恶性肿瘤易经血行转移,单纯的手术,即便眶内容剜除也难以挽救生命。M.D.Anderson眼科中心20例腺样囊性癌的平均无瘤生存期为18个月。虽然有些腺样囊性癌具有向眶尖蔓延生长的影像特点,但不典型的病例术前诊断不明,而切开活检改变了局部微循环、有增加肿瘤转移的风险。为此,复旦医院将细针穿刺活检(FNAB)应用于可疑的泪腺恶性肿瘤诊断中,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提高病患的生存率。

  眼眶血管性病变――思路决定出路

  10%的婴儿会有程度不同的毛细血管瘤,多数能自行消退或生长在不显眼的部位。但有些毛细血管瘤会发生在颜面部,尤其是眼眶、眼睑,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造成斜弱视,必须临床干预。对于毛细血管瘤的治疗要根据患儿的月龄、肿瘤的生长期、瘤体的部位因人而异地制定方案。糖皮质激素和手术是两大法宝,但激素必然导致满月脸等Cushingoid症的并发症,眶内弥漫性病变手术无法切除而且极易产生手术并发症。

  近年Leaute-Lebreze医生提出非特异性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可有效缩小毛细血管瘤的瘤体。鉴此,复旦医院于年4月起对于眼眶弥漫性毛细血管瘤以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治疗,2mg/kg·d,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图2.毛细血管瘤治疗前

  图3.毛细血管瘤心得安治疗后

  一般眼科医生所说的眼眶血管瘤指的是海绵状血管瘤,属于眼眶血管畸形的一种,后者还包括静脉性血管瘤、动静脉畸形、血管淋巴管瘤等。有些海绵状血管瘤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手术中只要暴露就能方便地取出,常常被作为会议中的展示病例,给人一种血管瘤手术简单的印象。殊不知,在眼眶病的手术中,眼眶血管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医缘性致盲眼病。眶尖或弥漫病灶与视神经缠绕,或与眼动、静脉吻合,贸然的手术可能造成视功能的不可逆损伤。为此,我们根据临床表现,如术前的视功能、瞳孔反应、肿块部位和形态等影像特点,评估血管畸形的手术风险,从而大大降低了医缘性视力丧失的比例。对于高风险的眼眶血管畸形,年起我们尝试以平阳霉素瘤体注射,突眼回纳,瘤体缩小。我们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对于低流量的眼眶血管畸形,一次注射可使肿瘤体积缩小2/3。

  图4.右眼眶血管畸形外观像,眼球前突、眼眶饱满

  图5.右眼眶血管畸形CT,占位位于视神经内下方,与内直肌难以分辨

  图6.右眼眶血管畸形平阳霉素注射后外观像,眼球回纳,上睑沟可见

  图7.右眼眶血管畸形平阳霉素注射后CT影像,占位显着缩小

  眼眶病的显微时代

  眼眶肿瘤由于眼眶骨性空间的限制,手术视野狭小,眶内又富含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眶脂充填也遮挡视线,极易产生各种手术并发症。为此,充分的暴露、充足的照明是手术施行的先决条件。我们采用ZeissS-88显微镜和Heinl双目放大镜结合头灯照明,避免了眼眶内操作的盲目性,也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细度。我们相信,眼眶手术的显微化时代已经来临。

订阅

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北京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xgyy/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