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知识普及
1、要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使全身代谢活跃起来,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上班老是坐着不动的中年人,更要有意识地多做体力劳动,防止过度的肥胖,因为肥胖是胆囊炎或胆结石的重要诱因。
2、要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适当节制脂肪食物。因为吃带脂肪的食物以后,会反射性地使胆囊收缩,一旦收缩过于强烈便导致胆绞痛的急性发作。
3、秋凉以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防止腹部受凉,因为肚子受凉以后会刺激迷走神经,使胆囊强烈收缩。
4、已经证明有胆结石的人,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囊发炎。
5、当有肠虫(主要为蛔虫)时,及时应用驱虫药物,用量要足,以防用药不足,蛔虫活跃易钻入胆道,造成阻塞,引起胆囊炎。
6、当炎症出现时,及时应用有效的抗菌素。
7、可以喝一些中药,效果也是不错的。
胆囊炎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1、急性胰腺炎:该病可继发于急性胆囊炎和胆管炎,腹痛较急性胆囊炎剧烈,呈持续性,范围较广并偏向腹部左侧,压痛范围也较为广泛,血与尿淀粉酶一般均升高。
2、急性阑尾炎:高位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胆囊炎的不同点主要在于详细分析病史和体征。
3、胆道蛔虫病:发病突然,腹痛在剑突下呈阵发性绞痛,呕吐频繁,常有吐蛔虫史,腹痛可自行缓解。早期上腹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肌紧张。
4、溃疡病穿孔:病人多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史,腹痛发作突然,呈持续性,较急性胆囊炎剧烈,并很快波及整个腹部,腹肌强直,但很少有呕吐现象。因较小的十二指肠穿孔,或穿孔后很快形成一个局限的炎性病灶时,容易与急性胆囊炎混淆。
5、肝脓肿:位于肝右叶前下方的脓肿,触诊时易把肿大的肝脏误认为胆囊炎性包块。
解析急性胆囊炎的四大类型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是由于右上腹痛、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急性胆囊炎会引发右上腹痛,一开始疼痛与胆绞痛非常地相似,但是急性胆囊炎引发的腹痛其持续的时间通常比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位,常常使得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达到减轻腹痛的作用。急性胆囊炎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下面我们就来对这四大类型的急性胆囊炎进行介绍。
解析急性胆囊炎的四大类型
(1)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胆裹黏膜高度水肿,细菌感染及胆囊积逐淤血。
(2)坏疽性胆囊炎
作了急性炎症外,主要由于胆囊的循环障碍引起出血及胆囊组织坏死。
(3)单纯性胆囊炎
多见于炎症发生的早期,此时胆囊充血、水肿,炎性细胞侵入胆囊黏膜。
(4)胆囊穿孔
由于胆囊坏死,囊壁穿孔,常见穿孔部位在胆囊底部、血管分布较少的部位。穿孔后脓性的胆汁污染整个胆道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及肝内、外胆道炎。
急性胆囊炎患者常见的症状胆囊炎的危害是人体所不能忽视的,尤其是急性胆囊炎对身体会有很大的影响。很大一部分人对于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并不是非常了解,这对于人们及时发现并治疗胆囊炎非常不利,关于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我们来看看专家的介绍。
急性胆囊炎患者常见的症状
1、有些病人还是可以出现双眼巩膜黄染。当炎症波及胆囊周围时,病情日益严重,腹痛加重,范围也比原来扩大。
2、右上腹绞痛(疼痛与胆绞痛非常相似)、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都是会带有恶心呕吐。在发病早期可以没有发冷及发热,当胆囊有化脓感染时,则可出现寒战及发热。
3、约8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在发病初期都是会出现中上腹和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并有右肩胛下区的放射痛。常伴恶心和呕吐。发热一般在38~39℃,无寒战。10~15病人可有轻度黄疸。体格检查见右上腹有压痛和肌紧张。墨菲(Murphy)征阳性。
4、如病变发展为胆囊坏疽、穿孔,并导致胆汁性腹膜炎时,全身感染症状可明显加重,并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增快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一般超过20,/mm3)。此时,局部体征有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
急性胆囊炎为什么常有右肩部疼痛?急性胆囊炎病人可有右肩部、右肩胛下角处放射性疼痛。其发生原理是因急性胆囊炎时炎症可刺激右膈神经末梢,出现右肩部皮肤反射性疼痛感觉。膈神经是由第3~5颈神经组成,主要是第4颈神经,第4颈神经还分出皮支,分布于肩部皮肤。当右膈神经末梢冲动,经过膈神经传到第4颈神经节时,影响分布于右肩部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使大脑皮层发生错觉,误认为是右肩部传入的疼痛觉。因而,病人就感到右肩部疼痛。右肩胛骨下角处疼痛的发生是由于胆囊炎症,从粘膜层继续向外发展,扩展到浆膜层,炎症侵袭腹膜时,可刺激腹壁的周围神经,即脊神经的右侧第8~10肋间神经。每一根肋间神经都分前后两支,其中右侧第9肋间神经的前支分布于腹壁的胆囊区。因此,当胆囊炎症刺激到相应的腹膜时,就可出现右上腹部疼痛,这种强烈的刺激冲动,可反射到同一神经的后支,因而出现由后支分布的右肩胛骨下角疼痛不适。
急性胆囊炎是否和急性阑尾炎一样,会发生坏疽和穿孔?患了急性阑尾炎后,常常会发生阑尾坏疽和穿孔,从而导致腹膜炎的严重后果。和急性阑尾炎一样,急性胆囊炎也会引起胆囊的坏疽和穿孔,结果使炎症扩散到胆囊之外。急性胆囊炎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是胆囊炎症的演变、发展和胆囊壁血液循环受阻的结果。胆囊开始发炎时,只是有充血、水肿等改变,一般称之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随着病变的发展和细菌的感染,胆囊壁上有多量的中性多核白细胞的浸润,胆囊腔内可有脓液积聚,而成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如果炎症继续加剧,胆囊内的炎性分泌物进一步增加,胆囊腔内的压力增高,结果会影响胆囊壁的血液循环,引起胆囊壁的缺血而产生坏疽和穿孔。有时,胆结石的直接压迫,也会压迫局部的囊壁,造成坏疽和穿孔。急性胆囊炎发生坏疽和穿孔,虽不像急性阑尾炎那样常见,但胆囊发生坏疽穿孔后,其后果一般要比急性阑尾炎穿孔的后果严重。胆囊发生坏疽穿孔后,会导致胆囊周围脓肿、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胆肠瘘等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有时甚至会造成病人的死亡。因此,对那些可能会发生或已经发生坏疽穿孔的病人,医生一般都要积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急性胆囊炎病人如果出现以下的情况,就应警惕胆囊有坏疽穿孔的危险。(1)经过药物治疗48小时之后,病人的症状未见减轻而反趋恶化加重者。(2)血白细胞计数增至20×/L以上者。(3)病人腹痛不限于中上腹或右上腹,而扩延至腹部其他区域或全腹者。
确定需要切除胆囊时为什么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的先天性畸形、外伤、感染、缺血、功能不良引起症状以及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都可能需要切除胆囊。目前最常见的是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大或者怀疑发生癌变。其它比较少见的情况是胆囊畸形引起明显症状、胆囊外伤后不能修复、肝脏部分切除或者肝脏外伤后使胆囊血液循环障碍、急性胆囊炎药物治疗不能好转或者出现并发症、胆囊腺瘤、胆囊癌等。
传统的手术方法要在右上腹部作一个长达12cm-18cm的直切口或者斜切口,使得外科医生的一只手能伸入患者的腹腔内,完全用刀、剪、钳、针、线的机械方法进行切开、结扎、缝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当代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只要在患者肚脐处作一个0.5cm-1cm的小切口,在右上腹再作2个0.2cm-0.5cm的细小切口就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胆囊切除。基本上不会损伤腹壁的血管、神经、肌肉,愈合后疤痕很小,不影响外观,而且术后很少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切口疝、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身体恢复快。
切除胆囊以后对人体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胆囊的作用如同一个储水池,类似动物的盲肠、人的阑尾,切除后对人体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如果切除一个人的正常胆囊,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期而轻微的消化功能不调。但是切除患病的胆囊后,不仅没有消化功能不良的表现,反而消化更好,已经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了。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啊- 上一篇文章: 日常护理脑膜瘤患者,日常应该注意这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