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来源:网络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可随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生长速度及肝组织受损伤程度而不同。

  一、病理表现   肿瘤肉眼呈紫红色或蓝紫色,境界清楚,表面光滑或不规则分叶状,质地柔软,有囊性感,可压缩,肿瘤切面呈蜂窝状,内充满血液,也有部分患者肿瘤纤维增生而质硬者,如为巨大单发血管瘤,则健侧肝组织可代偿增大。显微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囊状血窦,血窦内壁衬有一层内皮细胞,血窦内充满红细胞,有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为纤维组织分隔。大的纤维分隔内血管和小胆管,纤维隔和管腔可发生钙化和静脉石。

  二、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一般不难,绝大多数可通过无症状、无肝炎史,AFP(-)结合2个或2个以上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而确诊,例如超声检查、CT扫描、核素肝血池扫描、MRI检查、肝动脉造影。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凡超声检查提示肝内直径约3cm大小的局灶占位病变应以CT或MRI来验证,结果不相符者应作肝血池扫描或肝动脉造影检查,鉴别困难者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三、鉴别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与肝癌或肝的其他良性病变相鉴别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很高故明确在体检、超声中发现肝脏占位诊断有助于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

  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多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史,有肝功能异常和AFP升高,对于AFP不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通过病史、体检以及超声、CT等检查来鉴别如CT平扫为低密度灶无包膜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增强,均支持原发性肝癌,如大病灶中心坏死出血也可致密度不均转移性肝癌,多为多发,有消化系统原发灶。

  2、肝棘球蚴病   病人有牧区生活史,有羊、犬接触史,肝包虫皮内试验(Casoni试验)阳性嗜酸性细胞计数增高。

  3、肝非寄生虫囊肿   孤立单发肝囊肿易与肝海绵状血管瘤鉴别,只有少数多囊肝有时可能与肝海绵状血管瘤混淆多囊肝50%以上合并多囊肾病变自开始即为多发性,大多满布肝脏,超声CT示病变为大小不等、边界光滑完整的囊腔可能有家族遗传因素。

  4、其他   肝腺瘤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均少见。前者虽发展也缓慢但肿块坚硬似橡皮;后者发展较快具恶性肿瘤特征,多见于青少年。

  四、治疗   肝血管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手术切除)和非手术治疗(介入栓塞治疗、放射治疗)。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和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由于临床罕见有恶变,故如无临床症状,即无需特殊处理,可定期随访。

优秀病例,精彩点评,交流讨论

尽在病理沙龙

病理人才汇:为你寻找最适合的工作

私人定制,我们更专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白癫疯医院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yfzl/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