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双星陨落,国人悲恸

5.22双星陨落,国人悲恸

双星陨落,痛失双院士,年5月22日,一个普通的周末,却因为一些人一些事注定变得不再普通,下午1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99岁的吴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1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91岁的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逝世;间隔五分钟却让中国人瞬失两位院士,沉重的悼念,默哀!

让中国人吃饱饭的男神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年9月7日-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年5月22日13时07分,91岁的袁隆平院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袁爷爷,一路走好!

曾经,有美国学者质疑:“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袁老决心向“饥饿恶魔”挑战。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如此反复,经历了一次次“曲折的寻找之旅”,又经过了一个个“穿行在磨难之中”的试验过程,终在这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袁老研发的杂交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被认为“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这是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的评价。“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是农民朋友的赞誉。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试验田的路上”。人们看到的袁老,总是挽着裤腿下稻田的形象,无论播种季还是收获季。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但即便是在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当天,袁老还下地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拿着水稻说:“花开得好好”。成就与尊荣的背后,恰是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鞠躬尽瘁的坚守。

有人说,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水稻杂种,曾有不少国家科学家研究过,并未成功。根据实践,袁老以科学的胆识和眼光,无惧“这是对遗传学无知”的嘲笑,投身这一研究。充分尊重科学规律,也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索,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袁老一生。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年、年、年、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斤的攻关目标……“一粒良种,千粒好粮。”一次次重大技术创新,一条条亩产攀升曲线,让杂交水稻技术冲破了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证明这是科学,更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袁老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把人生视为一盘下不完的棋,并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袁隆平爷爷去往另一个世界继续为人类吃饱肚子奋战着,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无所畏惧,从容接棒,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视频回顾:

视频回顾:

“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灵感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人人有,不要放弃它。Chancefavorsthepreparedmind!”今天,共和国痛失袁隆平院士。重温这段袁老对青少年的寄语牢记袁爷爷的叮嘱,奋进自强!致敬,缅怀!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吴孟超(年8月31日-年5月22日),福建闽清人,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学者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年)进入同济附中,年毕业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5月,中国将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年2月3日,光荣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年1月14日,吴孟超院士退休。

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余篇。年10月18日,吴孟超院士馆在福州闽清县落成开馆。

年5月22日13时02分,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他的一生,创造了多个医学界第一: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提出肝脏分为"五叶四段"的经典解剖理论;完成中国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和世界上首例完整的中肝叶切除术;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推动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

视频回顾:

年5月22日,一个很普通的下午,双星陨落,痛失双院士,希望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能够秉承遗志,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奋斗着,悲伤是难免的,伤痛之余我们也要踩踩脚下的路,更自信地奔跑起来!!!

END

了解更多的校内时政新闻

编   辑:何思柔

来   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   核:李新萍 赵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yfzl/1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