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灯塔长明
双星陨落共和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
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国士无双,愿世间如你们所愿医食无忧,送别!
1.
袁隆平院士
#
历史贡献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1.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因粮食短缺开始水稻育种
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
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
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
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年7月的一天
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粒
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
水稻亩产会上千斤
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
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
然而袁隆平经过在试验田不断选种
在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此后,他耗时9年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
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从年到年
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
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多万人
2.“谁来养活中国”他给出中国人自己的答案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
“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在此背景下
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
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
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超级稻亩产、、、
和公斤的五期目标相继完成
袁隆平团队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
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
“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
当记者问他会不会害怕
那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他坚定回答,“不可能了”!
在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
他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
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
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3.袁隆平的梦想“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
临近90岁时
袁隆平仍每天去试验田“打卡”
他说要再完成两个目标
才能放心退休
第一要做到
杂交水稻大面积示范亩产公斤
第二是耐盐碱的海水稻培育
将沧海变为桑田
他一直在朝着这两个目标不断努力
袁隆平曾多次畅谈他的两个梦想
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
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
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
长得比高粱还高
穗子有扫帚那么大
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
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送别袁隆平院士!
一路走好!
#
青年寄语
袁隆平曾寄语正在追求梦想的年轻人他表示年轻人要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不要被不好的现象所影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不能为了钱去努力奋斗而是实现你的理想去奋斗你真正有了成绩、有了贡献会有回报的”。
2.
吴孟超院士
#
历史贡献
吴孟超(年8月31日-年5月22日),福建闽清人,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学者之一。
1.“我不过是吴孟超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
出生在福建的吴孟超
5岁时随家人到马来西亚
年正值国内抗战紧张时期
年仅18岁的他主动放弃国外优越物质条件
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活动
后因战乱无法赴延安
遂决心“读书救国”
年,他参军入伍投身到
军医大学的创业实践
同年,吴孟超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就像当年入党誓词里说的那样
他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信仰
他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
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震惊国际医学界
2.“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病人”
吴孟超
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
为患者切除长达63厘米的巨大肿瘤
将其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他也曾用5个小时的时间
为一名4个月大的女婴
摘除了体内的肿瘤
面对高风险,他毅然拿起手术刀
为这个孩子与死神一搏
而当年那个婴儿
如今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每次给病人做检查前
吴孟超总会先把手搓热
为病人检查完
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查房时,他最常做的一件事是
弯下腰把病人的鞋子
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他说:“对医生而言,这仅是举手之劳
可对病人来讲这不光是内心的温暖
还有康复的信心”
“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我就想当这样的好医生”
3.“这世界不缺乏专家缺的是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余篇。
年,我国将第号小行星
命名为“吴孟超星”
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右手
握过众多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
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
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
食指畸变,是因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
细腻灵活是为了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
吴孟超用自己作为医者的准则和坚守
告诉所有人:
这世界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
缺乏的是一个“人”
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致敬医者仁心!
送别吴孟超院士!
#
社会回声
年,我国将第号小行星
命名为“吴孟超星”
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右手
握过众多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
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
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
食指畸变,是因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
细腻灵活是为了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
吴孟超用自己作为医者的准则和坚守
告诉所有人:
这世界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
缺乏的是一个“人”
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致敬医者仁心!
送别吴孟超院士!
#后记
致敬!
国士无双,灯塔长明!
吾辈当自强!
(部分图文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编辑:潘欣怡
指导:陈永福
往期回顾?这里是福大学工,欢迎
- 上一篇文章: 卓越middot党史医者仁心,用
- 下一篇文章: 痛惜双星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