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脑中竟有25厘米寄生虫,只因为
好吓人!寄生虫长在大脑里,竟然会四处游走“挖隧道”!近日,医院从一名12岁的女孩小茗(化名)头部取出一条长约25厘米的寄生虫,而且它在女孩头部游走了约6年之久。
事情经过
年,当时只有6岁的小茗突然口吐白沫晕倒在亲戚家,医院检查时,医生怀疑寄生虫感染,并建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后的检查,医生考虑是海绵状血管瘤,并以此进行治疗。
今年5月的一个晚上,小茗再次出现发作,表现为双眼上翻,意识不清,家人足足叫了半个小时才将其叫醒。为弄清发作的原因,8月份放暑假时,小茗在家人的陪同下从老家广西桂林来到广州求医。
医院癫痫外科主任郭强介绍,结合小茗的病史,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为寄生虫病。8月29日,小茗进行了开颅手术,医生从她脑子取出一条长约25厘米的白色裂头蚴寄生虫!
“根据患者家属描述的病史,这条寄生虫应该在患者颅内至少寄居了6年,患者6岁时抽搐晕倒应该就是寄生虫感染所致。”郭强说。
他介绍,从影像检查片子可以看出,寄生虫从患者的后额中央区往后游走,最后跑到了后颞叶,直线距离虽然只有5厘米,但虫子游走时留下许多像隧道一样的痕迹,使患者后头部大面积破坏。“所幸寄生虫破坏的是非功能区,所以患者的语言、运动等功能均未受损。”
据小茗的父母介绍,小茗一直有喝生水的习惯,他们之前从未在意。看到从小茗大脑里取出一条那么长的虫子,他们吓了一大跳。医生表示,小茗颅内寄生虫感染很可能与喝生水有关。
拓展:裂头蚴
裂头蚴学名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简单说,是一种寄生虫病,如果某次吃裂头蚴的寄生虫进入了身体,并随着血液进入了大脑,然后就会产生喷射状呕吐、抽搐、昏厥、癫痫等症状。
(网络配图)
裂头蚴具有很强的收缩和移动能力,常迁移到蛙的肌肉,特别裂头蚴是在大腿或小腿的肌肉中寄居,而在蛇类则以寄生于皮下为主。
裂头蚴的生活史中需要2个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鸟类和猪等多种脊椎动物可作其转续宿主。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末宿主。
人大脑中会长寄生虫,裂头蚴和猪肉绦虫等寄生虫会以囊虫或卵的形态进入血管,从而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内生存,而这些寄生虫病,大多是由喝了不干净的水或吃了不熟的肉所致。
每年有万人会感染寄生虫,并引发相关的脑病,这种脑病有可能是致命的,这种致命的脑病有可能使每年5万人因此而死亡!
预防提醒
1、管住自己的嘴,放弃对野生蛙类和蛇类的“爱好”
因为这两类野生动物携带裂头蚴的几率非常之高。不过,现在市面上所供应的青蛙、美蛙以及牛蛙都是人工养殖,蛙体内裂头蚴几乎绝迹。
(网络配图)
2、科学的处理食材
裂头蚴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耐受从零下10℃到56℃的温度变化。在零度,也就是所谓的冰鲜保存条件下,裂头蚴可以在宿主的肌肉组织内存活几十天之久。裂头蚴对高温相对较为敏感,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裂头蚴在56℃的温度下基本坚持不过5分钟。
但是有研究结果表明,将含有裂头蚴的小块蛙肉(约1厘米见方)放置在56℃的环境中。3小时后,蛙肉中仍然残留着具有感染能力的裂头蚴。因此,用更高的温度将食材彻底煮熟才是真正安全的处理方法。爆炒、涮火锅等方法,往往无法将食材的某些部分彻底煮熟,很有可能因为无法彻底杀灭裂头蚴而成为安全隐患。因此,只要在沸水中烹煮2分钟时间,便可彻底消除裂头蚴的隐患。
除了加热,冷冻也是杀死裂头蚴的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20℃冷冻2小时可以杀死蛙肉中的所有裂头蚴。当然,冷冻法的效果除了和温度以及时间有关外,材料的大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大包装的蛙肉或者蛇肉,-20℃条件下冷冻24小时更为稳妥。
(网络配图)
3、不要寄希望于任何调料
在处理食物时,人们也常用酱油、食醋和生姜汁等调料。应当说,这几样调料对于裂头蚴确实有杀伤力,也确实可以降低裂头蚴感染。但根据研究数据,生姜汁不具备完全杀灭裂头蚴的能力。酱油和醋虽然可以彻底杀灭裂头蚴,但是操作的条件是将尺寸很小的食材浸泡在醋中至少24小时或者酱油中至少6小时。在现实的操作中,我们不太可能将食材切割得太小,也不太可能将食材放置在调料中如此长的时间。所以,光靠调料腌渍来杀虫并不是可靠的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肝血管瘤是肝癌先兆来听听超声科医生怎么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