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模范检察官的故事

垂枝榆,素性耐寒抗旱,即使在昌吉这样低温少雨的地方,也能枝叶繁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检察院门前的大道两旁,就竖立着这样两行青翠。

当地人也记不清,这些生机蓬勃的树木栽种于何时。能够确定的是,在融入它们年轮的岁月里,篆刻着一位检察官的名字:丁殿勤。

2016年9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亲手将“全国模范检察官”的荣誉证书授予昌吉回族自治州检察院副检察长丁殿勤。这个二十出头来到这里的阿勒泰年轻人,今年已经57岁。

在自治州检察院,年轻的干警都很敬重丁殿勤。他们知道,丁检心里有谱,案子就有谱了。

2013年,丁殿勤牵头办理了一起涉及多地的水利系统窝案。在调查塔城地区某建管局局长杨某与宋某行贿受贿证据时,案件“卡壳”了。宋某或不理不睬或胡言乱语,他的算盘是想借当时检察机关掌握物证有限而法律规定传唤时间只到次日凌晨两点之机,脱离控制,远遁法网。

“反贪侦查重在奇袭突破。宋某一旦成功脱身,后果不可预测。”从事检察工作33年、有25年侦查经验的丁殿勤有着清晰的判断。

动摇,在难局中悄悄滋生。有人说,算了,尽力了,“查到哪儿算哪儿”吧。此时离传唤时限仅剩不到三小时。

“要是宋某脱案,很可能将打乱全案全局的部署,法律权威扫地,国家财产不保。但是法律底线又绝不能碰触,如果时限一到,证据不足,我们必须依法结束传唤,否则更会大大损害国家法律和司法机关的权威”,回想自己当时的心情,丁殿勤笑着摇了摇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

时间流逝,僵局仍在继续。疲劳与沮丧重重压在检察官们的心头。此时,丁殿勤坚定地站出来:“时限不到最后一秒,我们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丝实现法律正义的可能,这是我们身为检察官的天职,更是信仰!”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人民检察官正义的选择。

此时离时限达致已不足两小时。

迅速调整问话思路后,丁殿勤在同案人员杨某的新口供中发现了蛛丝马迹。循迹而动,办案团队终于在法律时限达致前,取得了外围证据调查上的重大突破。依法对宋某杨某采取强制措施,窝案查办顺利推进。

最终,呼应法治信仰的,是天不藏奸的结局。而那些足以成就信仰的法律正义,正是在这一次次绝不放弃、从不停歇的担当与追寻中成为现实。

2011年1月至今,丁殿勤共立案查办各类贪污贿赂犯罪案件438起471人,无一错案。

壮健的垂枝榆,矗立在时光中,静默地用年轮书写。然而对丁殿勤的感铭,绝非全然属于过去。

立足侦防一体原则,以覆盖各县市乡的检察联系室和大数据库为抓手,丁殿勤在昌吉创立“四位一体”大预防格局,成为全疆相关工作的模范与兄弟地州争相学习的样板。不仅如此,以此为契机,他对预防职务犯罪部门实行“存量挖潜”,夯实部门工作作风,将从前被一些人调侃为“可有可无”、“材料先进”的部门塑造成“领导走到哪儿表扬到哪儿”的先进部门。

“是丁检让大家真正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昌吉州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处长范芹说。

同事们敬佩丁殿勤,并不仅仅因为他对工作的投入,还有他对家人的真情。

年丁殿勤的爱人被确诊罹患中桥脑海绵状血管瘤并失去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那一年,他在奇台县检察院任主要领导,成绩显著,前途远大。

妻病子幼。丁殿勤为了照顾妻儿毅然申请调回昌吉,不讲条件。

从那时起,开会加班从不少他,但之前肯定赶在休息时间回家把饭菜做好;查案蹲点从不少他,但回到家里不管多累都要陪着爱人走动走动······

十四年,如一日。

“你还要不要命了孩子,不要命我找你们书记说去!”知情人告诉记者,年逾八旬的老岳母曾流着泪责备丁殿勤。“那不是真骂他,是实在太心疼。”

默默听完岳母的话,丁殿勤照常安顿好妻子,带领团队加班部署工作,再回家时已过凌晨两点······

2014年11月,丁殿勤被确诊罹患胆管肿瘤。

2015年6月8日,在北京做完手术的丁殿勤回到昌吉州检察院报到上班。手术中他切掉了胰头、十二指肠和一部分胃。

2015年昌吉州检察机关立案职务犯罪案件94件104人。

现在丁殿勤依然每天中午赶回家为爱人做饭,抽空扶她走走。他们朴素的小家离单位不远,行走在州检察院门前的大道,可以看到“蹲在”办公大楼正前方的那尊象征法律与正义的獬豸神兽像。夕阳西下,碎金铺色,白色的獬豸神兽像与垂枝榆青白交映,有孩子们在雕像前奔跑玩耍,也有年轻的恋人在树下耳语呢喃。

“我现在身体不错,以后,我想把她照顾得好一点”。这是丁殿勤唯一的私心。

新华社记者杰文津

编辑:高亢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
北京白癜风介绍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yfzl/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