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一种不被家长认识的小儿常见疾病

血管瘤是一种婴幼儿期最常见、最多发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高达10%左右。但这种肿瘤却不为家长所认识,也常常被误诊误治。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肿瘤内的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血管瘤孩子,在一出生时就有。还有一部分是在孩子到半个月大小时才显现出来,而深部的血管瘤可能要到孩子3~4个月大时,才能被发现。

小儿血管瘤,大约有60%左右发生在人体的头颈部位,约有25%发生在身体的躯干部位,还有15%左右发生在四肢部位。

血管瘤因为其内血流丰富,所以生长速度很快。小儿血管瘤生长有一个特点,就是在0~6个月时,处于快速增长期,在7个月~2岁时,处于稳定期,3~9岁时则处于消退期。

血管瘤的发生原因是,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人体控制的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为血管瘤。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他胚胎特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血管瘤

临床上把小儿血管瘤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其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用手指压迫肿瘤时,颜色易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又很快恢复正常。

第二种是海绵状血管瘤:其肿瘤是由扩大的血管腔和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管窦组成。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其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表浅的血管瘤,其表面皮肤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肤颜色正常。触摸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任何压痛。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

第三种是蔓状血管瘤:主要是由扩张的动脉与静脉吻合而成。肿瘤高起皮肤,呈念珠状或蚯蚓状。用手扪之有博动感与震颤感,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这种博动感将会消失。

对于小儿血管瘤的治疗,家长不能误认为,等孩子长大了,血管瘤就会稳定,还会自己消退,就任由其生长。因为,血管瘤早期,生长迅速,巨大瘤体常破溃出血、合并感染,或形成明显瘢痕,损毁容貌,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小儿血管瘤应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因血管瘤很常见,加上在孩子身上生长迅速,而且红斑十分显眼,有的家长会将其误认为是一种“痣”。血管瘤需要与血管畸形进行鉴别,鉴别的方法是做B超检查。

血管瘤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如加压治疗、局部注射治疗、激素治疗、口服普萘洛尔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激光治疗、硬化治疗等。医院的小儿外科、美容科等都治疗小儿血管瘤,医院的治疗应该更为权威。目前我省太原市就有一家专业医院,家长可以带孩子到该院去治疗。

现在,有一种针对血管瘤有明显效果的简单办法,就是在早期发现的时候,给孩子涂抹上一种治疗青光眼的药物——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这种原本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压)的药物,被发现对于血管瘤有很明显的疗效,大片的血管瘤红斑,经过涂抹几次后能变浅、变淡,最后甚至可以完全消失。

如果小儿血管瘤耽误治疗,已经长成了凸起的大瘤体,甚至出现了皮肤破溃等表现时,则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方法来治疗了。到那时,家长就医院进行治疗了。









































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患了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ysty/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