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高发季秋燥猛于虎防病先防燥

62岁的黄婆婆,没有“三高”慢病,只是体型肥胖。就在上个星期一凌晨,她突发出血性中风,幸好就医及时。医院针灸康复科三病区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秦敏提醒,不仅夏天容易诱发中风,秋季也是中风的高发季节。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老年人易在秋季发生中风。

秋季中风高发常因“燥”

为什么秋风送爽的好季节,中风病例反而增加?秦敏表示,进入秋季以后,广东的气候特点逐渐由暑湿转为秋燥。“燥”首先表现为气候干燥,空气中水分缺乏,当“燥”入侵人体时,即为燥邪。中医认为,燥性干涩,最易损伤人体津液,让人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干燥的症状。当燥邪伤津太过,就会损及阴液。

他说,初秋温燥为病,既有燥邪易伤阴津,又有温热之邪,易伤津耗气,两邪相合,阴伤更甚,阴不制阳,化生瘀痰,痹阻脑脉;深秋凉燥为病,既有燥邪伤及阴津,又有寒凉之邪,其性收引凝滞,收引则经脉拘挛,凝滞则血行涩滞不畅,两邪相合,则血行不畅,痹阻脑脉。因此,人在秋天易感受燥邪,至脑脉痹阻,经络不通,清窍蒙闭,导致中风的高发。也就是说,燥邪侵犯,一些高危人群体内缺水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加之情绪激动、劳累,引起血压波动,就容易得中风。

据了解,黄婆婆发病前一个星期就是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动肝火,跟老伴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而闷闷不乐,曾连续两个晚上都失眠。

时下防中风需先防燥

从中医角度出发,秋季中风高发归结于“秋燥”,所以预防秋燥就能有效帮助人们预防中风的发生。如何预防秋燥引起中风发生?秦敏提出四个建议:

第一,坚持补水,要做到每日保证毫升的饮水量。老年人不口渴也要喝水,因为口渴时表明人体已缺水。临床发现,大部分中风患者在发病当天都有缺水的病史。这是因为机体缺水易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加大,从而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发病机会。老年人及有高血压的人睡前一杯水十分重要,可以降低血粘度。而夜尿多的老人床头最好放一杯水,起夜后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第二,饮食上以滋阴清润的食物为主,保持大便通畅。滋阴食物主要有梨、甘蔗、百合、银耳、大枣、红薯、枸杞、麦冬、沙参、蜂蜜、山药、白扁豆、藕、栗子、胡桃、花生、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等。同时,还要避免吃燥热的食物(比如辛辣、煎炸食品,都是容易伤阴津),减少食盐摄入量,戒烟不要酗酒。

第三,老年人应经常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须随时注意病情变化,防止复发。

第四,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

阅读延伸:揪出中风“元凶”动脉CT血管成像是首选

黄婆婆没有“三高”,普通CT检查未能发现中风病因。究竟为何突然脑出血,她和家人都想弄明白,不知该做什么检查?

医院放射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陈国东表示,一般来说,老年人中风多半是因为高血压和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这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要想找出中风背后的致病“黑手”,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是“首选”。这一检查的准确率在90%以上,而且是一种无创检查。CT血管成像可以同时显示血管腔内、腔外和血管管壁病变,既可实现大范围血管成像又可实现小血管小分支的精细显像,甚至实现了运动器官如心脏的血管成像。

黄婆婆在医生建议下做了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显示,发现她已经有动脉硬化情况,而且颈部某条血管天生比较纤细。这正是导致她突发中风的根本原因。

“如果动脉成像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可以考虑血管造影检查。”陈国东说,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可准确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造影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

专家提醒:中风患者注意别“秋冻”

秋季防中风,在预防秋燥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暖。专家指出,“春捂秋冻”是民间常用的养生方法,但并非人人皆宜,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秋意渐浓,凉风习习,特别是在霜降之后,天气由凉转寒,人体受到寒冷空气刺激后,会加剧病情。因为冷刺激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引起血压升高。

此时,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血液黏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进一步促使血压的增高和血栓的形成。再加上中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所以,老年人要注意两个危险时段:

1、半夜起床:寒冷天半夜起床上卫生间,从温暖房间外出突然受寒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2、冒寒晨练:秋天天气凉,不宜太早出门晨运。尤其老年人冒寒晨练,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引发脑出血、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

多数老人有“不舒服就回家躺躺”的习惯,而对发生脑中风的人来说,拖延时间就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当老人身体出现手脚发麻、头晕或反复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时,医院就诊。一旦发生突然失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昏迷、医院抢救。脑出血超过40%就有生命危险,脑梗死在发生3-6小时内抢救,比6小时后抢救的致残率减少40%以上。

好消息:年广东科技报征订啦!

怎样才能顺利订阅健康养生周刊呢?

欢迎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或拨打订报

邮发代号:45-4订阅广东科技报

健康养生周刊与广东科技报同步发行!

每周两报,全年仅需元哦~

---------------------------------------------------------------

健康事,抢鲜知。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给亲朋好友。

联系方法

希望联系本







































皮肤病治疗
昆明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ysty/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