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需求才是制胜之本

利润来自需求,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客户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回顾过去几年,正是因为我们工厂在对用户需要理解的不够,很多时候,太想当然了,才导致了我们亏损了多万。今天就来深刻的反省一下,失败的原因。

没有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总以为用最好的材质,最好的质量,就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肯定。这其实是就是一种误区,总以为客户要最好的,其实客户只要最合适的。

我的工厂主要是做液体硅胶注射成型类产品,液体硅胶制品,大多数是围绕母婴和医疗展开的,这个是由材质和特性决定的。

当时我们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三大块:

硅胶奶嘴,奶瓶,牙胶等喂哺类(我们的主打产品)硅胶旅行瓶套件、折叠水壶(后面开发产品)硅胶厨房用具,杯子,碗,盖子等(可以拓展的产品)

为这类产品,我们开通了平台,Alibaba平台,天猫,京东。主要是自产自销。

可以是母婴类产品,比较特殊,消费都在选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选大品牌,小众的品牌没有安全感。而且硅胶材质的母婴产品,不是市场的主流,在国内国外还没有被完全认可,市场上均以玻璃材质和PP材质为主。

因为我用的是进口的食品级硅胶,材质成本远高玻璃和PP材质。

开始我们的主要销量来自天猫,卖的起价格,利润可观,但是一直没有把量做起来,因此对工厂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归根结底,是产品没有竞争力。

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取决于是否和客户需求相匹配,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结合我们工厂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1、质量需求:

不管好坏,都要以满足客户需要求为前提,与市场契合,低于客户预期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做到远高于客户需求,成本为增加,客户不愿出更高的成本,因为产品用途和功能就决定了产品的价值。(比如筷子:竹筷、不锈钢筷、黄金筷子;虽然他们都能卖出,但是卖的最好的,走量最多的,永远是竹筷,这个是由产品功能属性决定的)材质最好的,最贵的,未必就是客户需要的,这是两码事。

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一开始就走入了误区,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2、价格需求: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都是透明的,容易比对价格,成本控制不好,定价离市场价格太远,接到客户的询价,几乎都是报价后就没有下文了。我们工厂前期,总是想着自己生产,其实前期如果我们自己的工厂做不到基本的市场价格,那么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或者也可以外购,找有优势的工厂合作,不一定要自己生产,因为自己生产的量太少了,成本太高了。不能为了生产而生产,应该先符合商业规则,要能赚钱,有利润,先生存才能图发展。

因为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前期没有订单,生产都是小打小闹,产能低,意味成本是非常高昴的,导致了我们的产品生产出来,成本价快赶同行的批发价了,哪有竞争力。

如果以同行市场价格进行销售,卖的多就亏的多,价高卖不动,市场价卖我们要亏钱,进退两难。

3、交期需求:

大订单交期是客户非常重要的因素,电商时代,出货太慢,客户往往容易失去市场先机,货很难卖出去,因此就不允许我们有太长的交货期。

我们工厂的现状是,一开始是没有客户的,是觉得市场前景好,然后购买设备,开模生产,这是个致命的因素。因为我们一开始没有客户,就几台设备,边做边学,根本没有什么产能。

但是工厂要运转的好,接大单是我们追求的,但是结合自身的产能,很难接到大单,这个时候,那个时间我们就是想着把生产线养活起来,但是没有稳定的订单支撑,人员都不好招。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我们,也是一根筋,其实完成可以考虑外发其他工厂合作;随着自己实力的增加,慢慢把订单转回工厂,如:百万个的订单,我先外发80万个,自己做20万个;等产能上来了,我们就只外发50万个,自己也做50万个;后面稳定可以自己做80万个,外发20万个,这样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要不然以现在工厂的条件,大单基本上都做不了,而没有中大型的订单,工厂很难长期运转。

大单做不了,小单不想做,所以很是尴尬。

后来我们依据工厂上面的情况,决定转变一下思路,先易后难,曲线救国。

1、最终的目的

工厂首要生存,其次是是赚钱,讲利润,然后才是发展壮大,有设计能力,有研发能力,有生产能力,才能赚大钱。

如果自己生产1个产品的成本是10元,找别人代工是8元,是否可以考虑找别人代工?

如果自己生产不了50万个产品,是否可以考虑找别家代工,适当外发部分订单,以合适的价格和交期接下订单?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尝试工贸一体

鉴于液体硅胶产品量产门槛高,如果一定要自己生产的东西才销售的话,难度很大,因为现在没有优秀的产品;是否可以先以市场为导向,收集市场产品,先把贸易做起来,一来可以赚钱减少工厂压力;二来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市场信息,调研出更多的产品,找出合适自己生产的。

我们认为:液体硅胶产品开模费用高3万-6万,量少不敢放开手开1出4,或者1出8的模具;大品牌看不上我们,小品牌又不能投入太多。产品开模到生产样版,顺利的话,时间一般也要2-3个月,加上量产,大概要半年左右才能上市售卖。

是否可以找到有实力的工厂,解决前期开模,打样,首批货量产;二次订单前,我们工厂再以最快的速度介入。模具参数、样版都有现成的,大大节约了时间。有二次订单的,如果量大,我们可以大胆开1出多的模具,集中工厂人员生产,也可以降低成本;如果量不大,仍然外发。

因为考虑到销售一些其他公司的热销产品,可以让我们公司保持市场热度,知道市场的最新动向;生产工厂,不一定能接到一手订单,这个也是外贸公司存在的原因,可以提高我们公司的外贸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保持敏锐的嗅觉。

3、在不放弃液体硅胶产品的前提下,把固体硅胶产品先做起来

固体硅胶产品,开模费用-元不等,我们自己设计研发20个产品的费用也比不上液体硅胶1套模具。要想做出爆款,一定是要大量设计产品开模尝试的10款里面能爆1-2款,就是成功的。

据我们了解,同行走的就是这个模式,他们的产品申请了几十款外观专利,卖爆2-3款,设计成本全部回本,见效快,他们就是快速的试错,快速淘汰,选出市场认可的款式,推广成爆款。

如果是液体硅胶产品,前期他们肯定是不会这么干的,因为成本太高了,风险太大了。这也是为什么液体硅胶他们的产品款式少,固体硅胶产品多的原因。

在固体硅胶做大了,再反哺液体硅胶的研发设计,对市场的认知,理解,工厂的影响力不一样了,因为固体硅胶产品,客户说不定也愿意让我们尝试液体硅胶产品。

4、产品专利问题,考虑外包外观设计给专业的公司

因为我们是新入行的公司,总是要模仿别人的产品,就会有外观专利上的问题。

后来我们决定,产品的功能还是我们掌握,只改外观,可以考虑交给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去做,价格也是-元不等。可以让我们在外观设计能力上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效率也提升,更快抓住市场商机。

就这样,我们经过慎重的考虑,开始从上面这些方面去改进,慢慢也开始好起来,但是在年的时候,跨境电商的产品一下子多了很多竞争对手,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到我们的主营业务上,重心必须转移,因为我们的这个工厂全靠我们的外贸电商赚的钱来输血养活。

形势严峻,没有办法,慢慢的我们在母婴产品上下的功夫少了很多,把人才资金全部用在关键的地方。然后就是到了今年,又遇到了疫情,压力就更大了,最后我们决定不得不暂停掉这块业务。

总结:

任何时间,产品有市场,企业才能赚钱,而市场又是由需求决定的。所以要开拓市场,就必须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看到了需要,明确了目标,企业的经营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能够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创造出最新、最快的服务和产品。无形当中,你就创造了市场。唯其如此,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独具特色,无往不胜。有句说的好:了解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不要想着去培养市场,教育用户,这个不是一般企业能做的事情,需要巨大的投放,失败的概率极高。要开工厂,一定要先有销路,或者订单才能搞,不能先工厂搞起来了,再去找客户,找订单,或者先把产品生产出来,再去销售。特别是当你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的时候,这种模式和赌博没有什么区别。会输的很惨。

话说回来,很多事情,总是要经历过了,再明白真正的含义,只是我们付出的代价有点大。好在我们原来的现金流充足,家大业大,损失虽多,但还没有伤筋动骨,最后及时收手。也在疫情过后,外贸电商都正常了,我们还会重启这个项目,只是我们会吸取原来的教训,用更科学的管理方式来操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hbwh/1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