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癌症患者治疗改善案例
唐X,女,43岁,年9月左侧乳房肿块,年11医院进行乳腺彩超显示左乳低回声结节伴钙化灶声像,其后进行“左乳改良根治术”,病理诊断为左乳浸润性乳腺癌,考虑为小叶癌。手术后进行了4个周期化疗,并服用5副中药。
患者治疗前的突出症状为晨起后自觉面部紧绷,发胀,以眼周明显。运动半小时后双手及双前臂即出现水肿,自觉发胀;全身乏力,上至五楼喘憋明显;食欲好,进食量较发病前略有增加;大便2-3次/日,晨起一次,量与性状正常,第2次起为稀便,量正常;睡眠尚可,睡眠总时间8小时左右。
患者于年3-4月共接受了1个疗程旋磁理疗。
第3次治疗后晨起面部紧绷、发胀感减轻,之后此症状逐渐减轻,治疗结束时基本消失;第7次理疗后体力明显增加,步行1小时余无乏力感、无憋喘;第9次治疗后活动后双手及双前臂水肿、发胀感减轻,治疗结束时双手水肿、发胀感基本消失。此外,患者食欲好,进食量基本同发病前;睡眠较好,醒后可较快入睡;大便规律,1次/天,量和性状可。
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尿白细胞及尿红细胞均改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对比如下:
-3-16
-4-5
白细胞
3.67*/L↓
3.72*/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g/L↓
g/L
单核细胞百分比
10.10%↑
8.94%↑
AST/ALT
0.62↓
0.98
尿白细胞
32.00/μL↑
9.50/μL
尿红细胞
.80/μL↑
4.20/μL
2宫颈癌术后病情改善案例王XX,女,45岁,子宫颈癌。
年3月日患者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行阴道B超示宫颈实性占位。随后进行宫颈活检术,病理诊断为浸润性高分化鳞癌,次日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腹膜外淋巴结清扫术+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1、子宫颈浸润性中分化鳞癌,TNMⅢB期,癌组织侵犯宫颈全层及宫体下1/3,脉管内有癌栓;2、左侧腹膜外淋巴结4/5有癌转移;右侧腹膜外淋巴结3/6有癌转移。
患者治疗前的突出症状为全身乏力,常感困倦,需人搀扶行走;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呈针扎样,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休息后可适当缓解。食欲较差,进食量略少;大便不规律,干燥。
患者于年4-9月期间共进行了3个疗程旋磁理疗。
第1疗程期间,第8次治疗后全身乏力逐渐减轻,理疗结束时自觉四肢肌力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由理疗前被人搀扶来做治疗改善为可自行乘公交车来进行治疗;下腹部疼痛程度较理疗前减轻、次数减少;食欲增加。第2疗程期间,第15次治疗后下腹部疼痛程度显著减轻、且疼痛频次减少;第2疗程结束时患者自觉全身乏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体力较治疗前提升,主要表现为步行时间由2小时左右升至4小时左右,大便规律。第3疗程期间,第14次治疗后未出现下腹部隐痛。3个疗程结束后下腹部隐痛总体较治疗前显著减轻,主要表现为疼痛发作次数减少甚至不发作,偶有发作时疼痛持续时间缩短。
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升至正常范围。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对比如下:
红细胞
*/L
血红蛋白
g/L
CA
KU/L
铁蛋白
μg/L
第一疗程
-4-7
3.3↓
↓
16.97
22.46
-5-2
3.77↓
↓
12.57
9.83
第二疗程
-5-21
4.43
--
17.27
-6-21
4.18
--
18.98
第三疗程
-8-8
3.43
--
21.18
-9-1
--
--
--
19.05
3肺癌双肺及脑转移病情改善案例刘XX,女,51岁,肺癌双肺及脑转移。
患者于年8月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头胀痛,甚则恶心,呕吐,医院诊断为脑多发转移癌、左肺周围性肺癌、双肺转移癌、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全脑放疗22次,后增加剂量放疗5次。期间病理诊断为腺癌,后行中药抗肿瘤治疗及胸腺法新增加免疫治疗,效果一般。年3月检查示肺部肿瘤进展,患者拒绝化疗,遂于胸部行伽马刀放疗10次,复查CT示左上肺占位略变小,后增加剂量放疗4次。
患者自觉头晕,伴胀痛,活动时明显,有干咳。食欲、睡眠、体力、大小便等较正常。
患者于年5-6月共进行1个疗程旋磁理疗。
第3次理疗时,头晕较前加重,头胀痛明显,考虑为受环境影响所致,不排除脑部肿瘤导致;第6次治疗时,头晕、头胀痛较前减轻;第8次治疗后,头晕、头胀痛及干咳消失,直至治疗结束一直未出现。食欲、睡眠、体力、大小便等均较好。
治疗结束时,血常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对照如下:
治疗前
治疗后
白细胞
2.73×/L↓
3.96×/L↓
平均血小板体积
8.30fL↓
8.40f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1.90×/L↓
2.84×/L↓
淋巴细胞绝对值
0.45×/L↓
0.67×/L↓
NSE
22.23ng/ml↑
21.56ng/ml↑
腹部B超
肝实质内探及数个偏强回声,较大者大小约29×24mm
肝实质内探及一高回声,大小约9×11mm
4肝癌病情改善案例王XX,男,64岁,肝癌、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年6月患者因“右上腹疼痛不适”医院,行CT检查示:肝脏右叶后段占位病变,考虑肝癌、肝硬化。年7医院进行“肝癌TACE术”。年8医院行肝Ⅶ段切除加Ⅷ段肿瘤射频消融术,术后病理示:(肝右叶)肝细胞癌,伴坏死,侵犯肝被膜,周围肝呈结节性肝硬化。后分别于年1月、年12月、年2月行3次“肝癌TACE术”,术后感觉全身乏力明显。后未做其他抗肿瘤治疗。
患者自觉全身乏力,食欲较发病前差,进食量较发病前减少1/4。睡眠差,起夜频繁(4次左右),入睡较困难。手术刀口胀感明显,偶有阵发性肝区隐痛。
患者于年5-6月共进行1个疗程旋磁理疗。
患者于年10月-年4月共进行5个疗程量子旋磁理疗,共天,每疗程21天。
治疗期间患者状态逐渐改善。体力提升,无乏力感。刀口胀感、肝区疼痛消失。食欲恢复正常,睡眠好。
理疗结束时患者的肝功能改善,肿瘤标志物下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病灶稳定,未进展。
患者自觉全身乏力,食欲较发病前差,进食量较发病前减少1/4。睡眠差,起夜频繁(4次左右),入睡较困难。手术刀口胀感明显,偶有阵发性肝区隐痛。
实验室检查对比如下:
ALT
AST
CA
CT
第一疗程
-09-27
治疗前
.7U/L↑
63.3U/L↑
--
--
-10-28
治疗后
71IU/L↑
38IU/L
--
--
第二疗程
-12-30
治疗前
31IU/L
30IU/L
56.46KU/L↑
--
-1-19
治疗后
38IU/L
22IU/L
52.91KU/L↑
肝癌介入治疗后,较-9-27变化不著(2-23)
第三疗程
-3-29
治疗前
52IU/L↑
41IU/L
41.81KU/L↑
--
-4-17
治疗后
31IU/L
21IU/L
38.34KU/L
--
第四疗程
-6-13
治疗前
28.7U/L
19U/L
--
肝癌介入治疗后,较-2-23变化不显著
-7-17
治疗后
29IU/L
20IU/L
--
--
第五疗程
-3-13
治疗前
23IU/L
20IU/L
--
--
-3-31
治疗后
29IU/L
28IU/L
--
--
5结肠癌多发转移病情改善案例韩XX,男,62岁,结肠癌术后多发转移。
年12月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癌。年12月患者在复查时发现多发转移,脾脏转移瘤约8.0cm,化疗12个疗程。
患者睡眠差,睡眠4-5小时,多梦易醒。体力差,步行10分钟即觉乏力。面部、身体有大量药疹,面色暗黑。偶有左侧腹部手术刀口处隐痛。
患者于年9月-年1月共进行3个疗程旋磁理疗,21天/疗程。
第1、2疗程治疗结束时腹部刀口处隐痛频次减少,面部、身体药疹明显减少,额头、颧骨处黑色素消退明显,面色较红润;睡眠时间延长至5-6小时,睡眠质量提高;体力提升,步行20分钟无乏力感。3个疗程结束时,患者面色红润,腹部刀口处隐痛未再出现;睡眠改善,睡眠时间延长,质量提高;体力提升,爬楼无乏力感。
查肝功能各种酶类数值均有下降或恢复正常,肿瘤标志物均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对照如下:
第1疗程
第2疗程
休息期间
第3疗程
-08-25
-09-25
-11-6
-12-4
-12-20
-1-11(正常)
谷丙转氨酶
69U/L↑
44U/L(正常)
--
--
28U/L(正常)
30U/L(正常)
谷草转氨酶
61U/L↑
31U/L(正常)
--
--
28U/L(正常)
34U/L(正常)
碱性磷酸酶
IU/L↑
IU/L↑
--
--
98U/L(正常)
94U/L(正常)
CA19-9
53.52U/ml↑
38U/ml↑
37.42U/ml↑
39.77U/ml↑
.5U/ml↑
80.51U/ml↑
癌胚抗原
8.14ng/ml↑
3.16ng/ml
3.17ng/ml
95.72ng/ml↑
.5ng/ml↑
.0ng/ml↑
6小结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万,即每天新增病例,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人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其中,肺癌、胃癌、肝癌成为发病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消化道肿瘤和肝癌是男性最常见的肿瘤,占所有病例的70%以上,而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和肝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占所有病例的60%以上。
旋磁理疗机的问世为物理康复癌症,改善中晚期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提供了崭新的有效途径。研究证实,肿瘤患者人体发生癌变,微观上,是人体细胞在某种或几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大量的原子、分子处于激发态,导致原子或分子运动失序或脱序的结果,大量失序的处于激发态、活性增强的原子和分子,必然引起爆发性的涨落,以摆脱细胞原先有序的活动,出现无序态。按照生命体细胞的生理机制,这种无序的状态又必须不断的同外界进行能量交换,重新走上有序。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原子和分子涨落,必然引起细胞内无数耦合的生物化学反应,催生遗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这在医学物理学层面上解释肿瘤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旋转磁场作用于肿瘤细胞,使肿瘤受激原子(分子)的核磁矩和顺磁矩,在旋转磁场下受到影响,便会产生两种情况。
第一,通过干扰引起细胞无限增生的原子分子的量子状态改变,干扰引起和破坏癌变细胞的增生秩序,降低其增长速度。
第二,激发态原子分子是不稳定的,通过旋磁磁场干扰,减少处于激发态原子的数量和激发态原子的活性,遏制癌细胞和细胞质的生物化学反应。
由北京大学肿瘤物理诊疗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量子旋磁理疗设备,采用无创且安全的生物磁能物理治疗新技术,是当今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对理疗中晚期肿瘤术后人群具有显著疗效。旋转磁场作用于肿瘤细胞,使其降低生物活性,遏制生长和扩散速度;随着曝磁时间的积累,导致肿瘤细胞膜的微孔解聚,营养供应中断,促使癌细胞死亡;旋转磁场还能激活免疫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力,最终导致肿瘤的消亡。
润惠养生馆特色服务项目有:
旋磁艾灸、旋磁督脉灸、传统推拿+旋磁理疗、美式整脊+旋磁理疗
本馆特色服务优势:
手法调理脊柱与旋磁理疗结合,治疗久坐群体的颈椎病、腰椎病的综合优势。
传统艾灸与旋磁理疗同时双向治疗的综合优势
- 上一篇文章: 肝血管瘤不治的话,会癌变吗
- 下一篇文章: 医学影像笔记第0005期鼻中隔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