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考验羊城演出市场歌舞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考验羊城演出市场歌舞一票难求,戏剧知音太少

金秋的羊城舞台百花齐放,“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7台各具特色的剧目相继抵穗演出,刮起了阵阵“精品旋风”。9月21日,川剧《变脸》在中山纪念堂打响了精品剧目广州展演的头炮,随后京剧《膏药章》、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相继在友谊剧院登场,但对这3部传统戏剧,观众反应平平。而国庆期间在黄花岗剧院上演的歌舞剧《大梦敦煌》、《八桂大歌》却济济一堂,观众反应热烈。    低票价欲吸引观众进场  为了不让参演院团有经费压力,今年的精品剧目展演加强了剧目的市场运作。经费除精品工程办公室给予少许补贴外,主要由承办地区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资助、票房收入等渠道加以解决。广州市演出公司和广州市文娱制作公司丽霞工作室采取政府补助、市场运作的模式运营,设置了低票价,以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院。其中川剧《变脸》在中山纪念堂上演最低票价仅60元,但到场观看者只有近千人,而且大部分是中老年观众。    歌舞演出远远盖过戏剧  据悉,今年4月《变脸》在北京演出时引发巨大轰动。观众在演出结束后鼓掌、喝彩达半个小时之久。但使人不解的是,《变脸》在“老家”四川却遭受冷遇,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显得有些无奈:“《变脸》在北京演出一片红火,在自家门口却不济。”精品剧目在成都展演时出现歌舞、戏剧冷热两重天的现象:歌舞受追捧,戏剧少人气。广州的情况也跟成都类似。  在友谊剧院看到,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上座率不足7成,而国庆当晚《大梦敦煌》上演时,门票早被抢购一空,乃至有人在黄花岗剧院门口取出钱包向进场观众高价求购门票。当《大梦敦煌》男女主角谢幕时,现场更是掌声雷动,许多观众依依不舍地向演员挥手告别。“快到最后的那段独舞和和月牙的双人舞,他的舞蹈空灵、飘逸、舒展,简直就是‘灵魂之舞’,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几近就要落下来了。”有观众这样对说。观众李先生则认为,“歌舞的视觉冲击更大,内容也相对容易理解,并且没有语言障碍。”这也是歌舞较受欢迎的缘由之一。    戏剧地域性决定观众群  广州市演出公司经理张丽霞认为,这些精品剧目都是一流的,不论是歌舞还是戏剧,上座率多少跟艺术水平高低并没有必定联系。她说,传统戏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它们体现的是一定地域的文化,要得到外地观众认同很不容易,这跟不同地方观众的爱好和欣赏习惯有关。与地方戏不同的是,歌舞是无国界的语言,观众欣赏时很少有语言上的障碍,因此看歌舞演出的人相对多一些。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戏剧评论家王炜:  让喜欢看戏的观众继续喜欢    在现今资讯发达、文娱方式多元化的时期,舞台艺术尤其是传统戏剧,仿佛离广东观众愈来愈远。这是市场的问题还是剧目本身的问题?为此采访了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戏剧评论家、演出制作人王炜。王炜从市场环境与市场运作、观众消费观念、舞台剧创作等方面作了分析。    比起北京上海广州演出市场滞后  王炜认为,比起北京、上海,广州演出市场相对滞后。在演出单位构成方面,北京云集了相当多的影视明星,音乐、歌舞剧院大部分集中于此,而且国外演出团体交换演出常常首选北京,北京人艺的一个话剧可以连演几十场。可见北京市场具有较高的出发点。他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有近30万文艺工作者,这本身就是个庞大的潜伏消费群。”  而广州观众相对理性、务实,对老百姓来讲,文化消费不是必需品。因此文化消费能力远不如北京、上海这些文化氛围浓的城市。王炜这样分析。  “广州一直以来对戏剧、歌舞剧等舞台艺术市场的培养力度不够,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舞台艺术作品市场占有率低。”王炜认为,“近年来,我省舞台艺术在市场运作方面下了工夫,如《白门柳》、《10三行商人》等,但市场反应仍然平淡。”    感动不了观众票价再便宜也没用  王炜还认为,广州演出市场长期以来缺少类似于精品剧目的演出,因此,在宣扬上难免存在不足。这次来穗演出的精品剧目多,造成“大塞车”,令观众眼花缭乱,失去判断力,最后只能选择观望。  “观众远比创作者聪明,他们看舞台剧,非常重视作品内涵。作品必须要能够感动观众,能否感动观众,就看创作者是不是和观众同等地沟通、交换,一起思考社会问题。”王炜认为,现在舞台剧创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很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大程度上脱离观众。感动不了观众,再便宜的票价也不能让观众踏进剧院的大门。  另外,现代社会娱乐业发达,资讯丰富,舞台剧想要争取大部分观众是不现实的。王炜说,舞台剧市白癜风专科医院场萎缩在全球是一个趋势,“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喜欢舞台剧的观众继续喜欢,努力保持现有观众群。”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vqm.com/ysty/578.html